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明育心国学经典】《向<易经•蒙卦>学习教育之道》

[复制链接]
查看: 2755|回复: 0

30

主题

31

帖子

248

积分

贞明VIP用户

积分
24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20:3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成都廖雪琴 于 2017-10-17 20:38 编辑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xxxxxx,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开课前先请各位新老朋友注意学习群规,入群第一步,修改群名片,学习地址:http://www.zmyx137.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0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向<易经•蒙卦>学习教育之道》。

很荣幸能与大家就《易经》的学习心得与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和成长。

《易经》这部古老神秘的宝典,它“广大悉备”,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易经》是包含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巨著,是炎黄子孙文化的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先祖。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学既是我国儒、道两大学派的渊源,也是诸子百家的发端。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和《易经》密切相关。

受易学浇灌而生根发芽的中国的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涓涓细流,源远流长的易学体系,如同黄河之流,几千年来,像母亲河一样滋润着中国的神州大地,经久不息。我们何等有幸,能饮到这源头活水。

今天,我就斗胆汇报一下《向<易经•蒙卦>学习教育之道》的体会,不足之出,请大家指正。

《易经》的思想可以从若干角度去理解,今天只观一隅:什么是“蒙”?

蒙者,愚也。

孔颖达《正义》言:“蒙者微昧,暗弱之名,物皆蒙昧也。”就是说“蒙”就是蒙昧和愚昧,就是幼稚和无知。正因为蒙昧愚昧,幼稚无知,那就必须加强学习,注意修养,所以,蒙卦实质上也就是劝勉人们为学之卦。

《蒙卦》象辞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山下出泉,也可喻为人的天性,山就是天性所在地,出泉就是智慧初开。

蒙者,稚也,物之稚者,必教之以成器。事物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有迷蒙,事物在幼稚阶段才会如此,所以古人把“幼儿教育”称作“蒙学”,对刚开始的教育叫“启蒙”。我们常说“启蒙教育”、“童蒙养正”、“发蒙”即源于此。


人们通常把《学记》看作是我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理论文献,其实在《易经•蒙卦》里早已集中而系统地表述其教育思想,比《学记》要早几百年,应该说《蒙卦》所表述的教育思想才是我国教育思想发生的源头。

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蒙卦》开宗便告知我们:“蒙,亨……”即治蒙自幼时起,必前景光明,易成“圣功”。

《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是,先列乾坤两卦,然后就是屯蒙。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屯为万物初生,好比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但初生的婴儿毕竟蒙昧、懵懂,因此要启蒙、要接受教育了,于是进入了第四卦“蒙”。

《易经》启蒙自幼、教育及早的思想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学记》有“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民间也有“少年易学老难成”之类的俗谚。

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之后的教育效果便事倍功半。

杜甫诗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宛如儿童,出世时犹如一泓清泉,至纯至正,若自小不加以教育,使之放任自流,有了坏的习惯,劣性滋长,日后恐将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同样,若早期被施以不得当的教育,同样可怕。

听到这个新的教育理念给孩子试试,看到那个教育方法用在孩子身上试试,不同的教育颜料都想滴在这清泉中增色,殊不知,颜色过多,则成杂色,甚至黑色,入世后的孩子岂不是成了已浊的浑水?

由此可见,教育,是出生后的头等大事。

早教何等重要,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给我们明确指出来了。

孩子虽小,但生机勃勃,看似懵懂无知的状态,但内心充满求知的力量,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接受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则能养正,反之,改之难矣。

《礼记•学记》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观点,则是对《易经》教育思想的总结。

教育的目标与核心思想:教育如此重要,早期教育到底该教什么?

“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

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元者,善之长也。

何为善?


《道德经》云:利万物而不争则为善。

教人向善,以养正气。“正”者,止于一也。一者“至善”,《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止正定,道为一,止于一,即是合于道,止于一是个“正”字,合于道为正,守护正,是个“定”字,所以大学之道在于知止而后有定。

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君子以果行育德”。“育德”不仅仅是蒙卦的重点,更是《易经》的核心词之一。《易经》讲“道”,天地人之大道,依道而思称为“义”,按道而行称为“德”,沿道而修则有“礼”,守道于心则有仁。

《易经》明确地把德育放在启蒙教育的首位,整部《易经》中以四分之一的篇幅在谈如何“修德”,如:君子“以懿文德”、“反身修德”、“厚德载物”等重视品德修养的表述。它不断提醒我们一个人的德行好比人生的方向盘,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质量、一生的走向、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

当今父母,扛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大旗,无不费尽心机给孩子创造条件,学知识、学技能,内心却仍是一片茫然,到底怎么做才能给孩子一个成功人生?!

《孝经》告诉我们,大孝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毫无疑问是成功人士,而《孝经》开宗明义则指出“夫孝,德者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儿童教育,不是培养各种技能、灌输各种知识,而是养正,培养孩子为人之根本。孔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培养孩子,要知道给孩子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想给孩子一个成功的人生就读《易经》,十翼之一的《大象》就是孔子所创作的一部有关“效法天地、修身成君子”的成功学巨著,“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应从孩童时开始读经典,读《易经》,给孩子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师道尊严:

1、尊师:《蒙卦》辞云:“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严师重教,诚其心意。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受教者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因此教育当从端正学习态度入手,去其可能有的轻慢懈怠之心。

《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孔子诲人不倦,主张有教无类,可无论是谁,欲成为其门下弟子都得行以束修,孔子自己说得很清楚:“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如此大家何必斤斤计较于几条干肉呢?

就其实质看,这是一种严师重教的手段,以此达到诚其意、正其心的目的。在学生心里师尊则教重,教重则其学必固,孔子深知其道,因此他说:“不重,不威,学则不固。”

《礼记•大学》里:“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把诚意正心当作做人为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不也是《易经》“童蒙求我”这一教育思想的延伸与扩展吗?


想想我们现在每天在这里学习,在早课中学习,有没有做到恭敬心呢?

2、重教:

作为老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童蒙求我”并不是说“我”故作姿态,以显师尊,而是说师者当设法让学生有主动求教问学的欲望。

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说的是这个道理。“愤”、“悱”都是指积极求通求解的心理状态,也即“求我”之态。
《咸卦》中道:“咸,感也。……是以亨。”试想一方欲有所传,一方求有所受,教育、教学何患不成?

现在我们贞明的YY500137频道每天都有近1000人早起学习,家人们纷纷抢麦分享听课心得,每次麦序都爆棚,这就是积极求通求解的心理状态啊!

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是这种童蒙求我的求知状态,我们还用担心孩子的学习吗?

早起的家人们,每天清晨齐上线学习,那种学习的热情与各位指导老师的的教学点拨的积极互动,不正是“二气感应以相与”、自然“亨”的状态?

亨,是生成,是发展,是进步,是提高,良好的发展,谓之“亨通”。亨者,嘉之会也,不断地会聚嘉善之功,学习成长之路岂不通达?

3、善问: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在求学者当中,会出现一种乱问不止,或向老师提问是为炫耀自己等现象。

再三乱问即是怠慢,怠慢就不回答,因为一个求学者,其求学之心不诚,老师则可以选择“放弃”,从心理学角度说,这在给这些不诚之人的思考与反醒的空间。这一种正确的培养方法,也是一种较智慧的方式。

相反,如果一味迎合这些不诚之人的态度,就算老师花了大量的心血,也大有可能双方一无所获。一旦为一个不诚之人付出太多无谓的努力与精力,却没有成效,这对于其实诚心向学的求学者,则是一种不公。

《学记》中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善问就是叩,善待问就是鸣,问的问题质量高,得到的回答也深刻,收获自然大,善问,是快速提高的最佳方式。

学习态度:学问在恭敬中求得。


“童蒙,吉”,为什么“童蒙”是“吉”呢?

因为儿童天真幼稚、柔顺乖巧,这时的懵懂是可以启发的,可以随着教育改变。像儿童那样虚心柔顺,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是很好的。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不怕愚昧无知,只怕不虚心、抗拒学习。蒙昧无知之所以为吉,因为幼童既柔顺又谦逊。

给家人们讲个故事:

明治时代,有一位知名的南隐禅师。有个学者听到他的大名,觉得很不服气,于是假意上门求教。南隐禅师看到访客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丝毫不动声色,不但请访客坐下,还亲自为他倒茶。杯子很快就满了,但禅师还是继续往里头倒茶。
学者连忙说:够了,别再倒了,茶都满出来了!

这时,南隐禅师不慌不忙地说:你就像这茶杯,装满了自己的想法。假如你不能把杯子倒空,我又能告诉你什么呢?

家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学识和经历各有不同,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做事学习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

比如我们新朋友进群,义工老师们都会发进群指引,请大家修改群名片,如果还没开始经典之旅,就请大家在名字前加○,这个名字前的空心圆○,就是希望大家用空杯的心态来学习,希望大家空杯而来,满载而归,唯有空杯,才能装得最多。

“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学习,新的事物。我们能做到吗?我们做到了吗?

如果是肯定的答案,那恭喜您,并向您致敬,相信您的成长是最快的,相信您一定能够满载而归!

《易经》博大精深,涵义无穷,观天道以察人道,我所学太浅,只能把自己一点的体会向大家汇报,请大家多多指教!

好,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家人们的陪伴和聆听!

让我们一起在贞明这所没有围墙的父母大学,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让我们一起育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幸福快乐每一天!多学习,多正音,多努力,多付出!坚持读经,相约十年!我们一起努力!

[size=21.3333px]【整理:廖雪琴    审核:高菊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