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明育心国学经典】唐秋兰《不治己病治未病,我的幸福育儿路》

[复制链接]
查看: 3880|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4:0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北京彭善珍 于 2016-7-21 07:42 编辑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上午的转播义工刘群。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
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广州番禺煜煜妈唐秋兰妈妈的《不治己病治未病,我的幸福育儿路》(上)。
我是广州番禺的煜煜妈唐秋兰,育心家族里的一名非常普通的家长。我进入育心已经2年多,一直在家闭门造车,虽然全家系统读经一直坚持得较好,但是今年重回平台与大部队会合后,方知“原地踏步,就是退步。”在这个由一个个草根父母汇聚而成的高能量的、相亲相爱的大平台里,常常听家人们说:承担就是成长,付出就是收获!我也终于明白了老子所说的“多藏必厚亡”的道理,所以今天我很勇敢,也很荣幸能够在贞明这个神圣的平台跟家人们分享我的成长故事。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
不治已病治未病——我的幸福育儿路!
家人们都知道“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当然我们通过系统学习经典,也知道这句话同样可以应用到孩子的教育方面。既然说到这样一个主题,那我就顺便说说我接触育心前的一个状态吧。
《大学》里面有一句话:“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我呢,很幸运,我在生孩子前算是实习过大半年如何带孩子的,哈哈。记得那是在2009年,我的父母带着2岁多的侄儿来我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当时调皮捣蛋又可爱的侄儿正出现一个“吐口水”的毛病,大人越说他,他越往你身上吐,任凭我父母软硬兼施皆不凑效。众所周知通常老人家的一贯做法:动不动大声以色,动不动收买哄骗。然后不知不觉“孙子”被提升到了“爷爷”的地位,而“爷爷”则逐渐沦落为“孙子”。这是典型的现代家庭,大家长赖老师告诉我们“隔代为克”,不可不慎啊!

于是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了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当时我就想如果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一定要自己带。也从那时开始,多年不拿书的我,开始如饥似渴地关注教育类书籍。2010年1月当我知道自己怀孕后,我的思想变得更加积极上进,从此教育类书籍一下就占据了家里书柜的两层之多。孕期我照例上班(除了非得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方能进行的产检请过两次假外,一直上班上到孩子出生)、照样做家务,唯恐自己的怠慢、懒散遗传给肚子里的孩子。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使自己尽力做到对待任何事情都心平气和。当然这一点不那么容易,目前仍是我重点改进的目标。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家孩子的出生是很幸运的,事实上孩子出生后一直乖巧好带,身体素质也非常好!

2010年9月7日孩子出生后,我的关注点从胎教转向早教,在2011年9月1日孩子即将满1岁时我们还给她报读了堪称当前主流教育之一的蒙氏教育早教班,后来上的幼儿园也是蒙氏教育幼儿园。由于孩子出生后5个月就完全是由我和老公两个人带,所以在家中实施我理想中的教育就颇为方便,孩子能自己用手抓东西吃的时候就随她抓着吃,到满1岁的时候几乎不用喂了。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算是抓住了孩子成长的每个敏感期,并让她发挥自如,所以孩子的独立能力、专注力都比较强。通常在我和老公忙这忙那的时候,她都能自个儿专注地玩玩具,不干扰我们。为此,我常常感恩上天赐予了我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总觉得蒙氏教育在人文教育这一块比较欠缺,比如蒙氏教育不提倡教6岁前的孩子识字,我也就乐得轻松,但不曾想蒙氏教育所提倡的是不应该教6岁前的孩子识“英文”字。所以那时虽然看到周遭朋友拿着字卡教孩子识字,弄得孩子痛苦不堪的状态,一方面我非常同情孩子;但另一方面,我每每看到别人家的孩子2岁多就能认识好多汉字,还是羡慕不已的,心里隐隐约约总觉得应该还有更好的教育在等着我去发现。

这些年我读了较多的教育书籍,也非常感恩一些优秀教育书籍带给我的育儿启迪。怀孕时我还曾读过《余光中》、《余秋雨散文》、《鲁迅散文》、《杨朔散文》、《老舍散文》、《朱自清散文》、《冰心散文》,当时就有思考过这些著名作家为何会变得如此卓越不凡,最终了解到他们成功的秘密——读古书。于是我还买了一本厚厚的《唐诗·宋词·元曲》作为胎教用途。如今想来当时始终未得其门,而当今社会上所流行的各种教育,也都是属于术的一部分,真正的教育还是要回归到“道”,即“经典”。老子云:虚其心,实其腹。何以实其腹?《易》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君子何以经纶?《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如此守恒守贞必将“满腹经纶”!或许我们都曾夸赞过一些善言语者为“满腹经纶”,可曾思考过什么才是真正的“满腹经纶”,“满腹经纶”又由何而来呢?


2014年2月份(孩子3岁5个月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国学经典教育,并对相关读经理论也了解得较为透彻,当时我觉得我终于遇见了世界上最美的教育,是一种真正“从人性出发”的教育,毅然决然买回了三台国学机以及配套的经典教材。于实施过程中,我一方面对“读经教育”深信不疑,另一方面自己又总免不了急功近利,只要一想到我已经错过了孩子的黄金期,就恨不得马上将所有经典都一下子灌到孩子的脑袋里去。基于读经不得其法,我开始不断地与孩子“战争”,弄得一个原本懂事可爱的孩子痛苦不堪。为此那一阵我非常沮丧,为了恢复曾经和谐的亲子关系,我决定先停读一阵,暂且只播放经典给孩子听。但是我心里始终放不下,心想这么好的教育,难道我就这样放弃了吗?

在这里我就顺便说说国学机吧。话说这国学机倒并不像广告宣传得那么好。国学机里的音频为成人诵读音频,若撇开成人诵读的频率与孩子频率的相应程度来讲的话,只能供3岁以下的孩子纯粹听,不能跟读,而3岁以上的孩子需要开口读了,这时还得大人带读,这就太考验大人对自己的普通话的自信,同时大人自己也很难把经典读顺。国学机当时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里面的内容非常之多,堪称包含了上百本书的内容,当时我就想花一两千块钱绝对是超值!所以我一下就买了三台,一台放在孩子的卧室播放英文经典,一台放在客厅播放中文经典,一台放在我们卧室播放音乐,目的是让孩子所到之处都能受到经典与音乐的熏陶。可实际上我用了4个多月也就只听了5篇《论语》,英语只听了《仲夏夜之梦》里的其中一篇。当时读经的方法是一门深入、老实大量(其实根本大量不了),读到孩子会背了再换新内容,孩子有时要求我换新的,我就让她把当前学的背给我听,背会了才换,所以孩子相当生气。但自始至终,国学机终始只是一台机器,没有老师的引领和同伴,我的经典之路始终不得法。经典教育也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都说心诚所致,金石为开,突然有一天我对国学机里介绍的137读经法萌生了兴趣(后来才知道国学机也是借用了赖老师的137累积法),于是又多长了个心眼,即上网百度何谓137读经法?结果百度将我带进了育心经典,让我知道了读经方法除了我根本实施不了的“老实、大量”外,还有个方法叫“系统读经法”。在认真了解了“137”的具体含义、更重要的是居然还有童音跟读的音频后,当日即2014年5月23日我找到了育心经典。当时指导师建议我先好好学习一周再请书不迟,但是我实在是迫不及待,于24日便请了教材,25日上午就收到了。当时看到满满的一大箱书,好激动啊。收到教材后,就急于着手整理音频,做好一切准备之后于6月2日起正式开启了我们全家系统读经之旅,当时孩子已是3岁8个多月了,为了尽快将孩子引上道,我开始把关注点转向自己,并用行动去践行育心经典“育儿先育已,育己先育心”的理念,我利用一切闲暇时间系统读经,大约3个月我读完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孝经》、《孙子兵法》,而且还能记住那么几句了。有了这至简的137的累积大道,加之指导师的指引以及众多家人的陪伴与鼓励,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有点像文化人啦。为此,我无限感恩一切因缘会让我遇见育心,让我勇敢地跳出了国学机的迷局,而饶有兴趣地接受着国学经典文化的洗礼与滋养。
国学机只是一台机子,能陪着孩子听,能熏陶一点,但是没有老师演绎经典,我自己也没有太大的感悟,无法把经典和生活联系起来,而在育心平台学习一段时间后,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思维也发生了变化,当别人夸我好的时候,我会想我没有别人说得那么好;当别人说我不好的时候,我会想我没有别人说得那么不好。
我还喜欢上了历史,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主要是觉得这段时期的历史对各国伟大人物的评价非常客观鲜有打上国家的烙印。这就让我想到了玉英老师时常说的“愿苍生幸福”的高大格局,为此曾对屈原的投江遗憾不已。看电视剧的思维也变了,更多地能与我们的经典结合起来,同时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家人们都知道较大的孩子接受经典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也经历过孩子从抵触迟迟不肯开口到接受的这样一个过程,当时经典里有两句话给了我无限的力量,一句是: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一句是: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我细读了赖老师的《学说集》之家长责任说,明白了想让孩子坚持读经典,关键还在于父母的决心,若是父母具有“非教孩子读经不可”的信念的话,那么父母身上就会有一种“气”产生一种“磁场”,于是便有了“动人(孩子)”的效应,此效应何止是动了人(孩子),实则亦动了“天地鬼神”,此之谓“先天而天弗为”之道,“天且弗为,而况于人(孩子)乎?”当然人还有“后天而奉天时”的一面,故如何既有内在坚定之信念,而又出之以慈柔之颜色,则在于父母之聪明巧智了。若自认为无巧无智的,则只要坚定读经的信念,哪怕从勉强孩子读经开始亦不失为一种良方。当然起初孩子会逃避甚至怨怼,但这是人性(人的动物性、现实性),是为“人之常情”,不必慌张恐惧。《大学》有云:“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不得其正,自然不得其法,此时往往容易导致我们大人以自身的“习气”去应孩子的“习气”,此之谓“不妙”,必慎之戒之!绝大部分较晚才开始接触经典的孩子,要做到让孩子不抵触,就着实需要父母费上好大一番心思了,更别说让孩子爱上经典,像我们家煜煜目前的状态都还完全称不上“爱上”,至多只能算是“勉强”,而我只能靠自己的坚持力去感动她,以及告诉她:“人生来不是只为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做自己必须做的事,就像读经典是必须要做的事,读好了经典,将来才有更多的机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还有我非常珍惜目前煜煜还不会问“意思”的阶段,就想让她通过多听读原典,然后随着她自身的成长慢慢地去揣摸个中意涵。《易》曰:“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不要在意孩子眼前的“显山露水”,始终坚信读经典定能让孩子自化,即自然而然的明理。

我从最初因关注侄儿成长而关注教育类书籍起,至进阶到读经教育,再到育心的读根教育,是一个“诚之者,人之道”的过程,因而倍感珍惜。亦因进入育心后,方知道即便是经典教育,也有“规”与“养”之分。如果把“规”提升到“人性教育”的层面来讲的话,那么“养”就自然上升到“天性教育”的层面了。《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而读易即读根,读根即“天性教育”也。读根教育是育心大家长赖老师首次提出的,能进入育心这个大家庭,我们何其幸哉?说到此,让我想到前些天,女儿突然说要跟我解释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千万别吊死在一棵树上。”我心想她什么时候学会了这么一句话。且听她解释:“意思就是有很多条路可以去到你想去的地方,可是你却走了一条走不通的路,而又不想办法换一条路,最后走啊走啊就走得累死啦,就像在树上吊死啦。”女儿的这句解释,当即就让我联想到自己当初幸好踩了急刹车,转换了读经的方法,而没有吊死在“人性教育”的那棵树上啊!最幸运的是在孩子还没有出现所谓的“问题”之前,我遇到了育心,从此我和老公随孩子一同接受着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教育。
讲到这里,家人们有没有觉得我是一个“上士”?起初我也觉得自己是个“上士”,但是我错了!的确刚入育心那阵,热情无限,我白天趁午休时间读经典,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赖老师的《三大文集》,每晚回到家除了执行孩子的“137计划”,等孩子入睡后,再把QQ群的内容调出来学习或者听YY语音课的录音,偶尔白天也会上Q群去分享一下日记。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经验,孩子也逐渐开始上道了,而我却开始脱离平台,脱离大部队了,读书会更是鲜有参加!直至介绍了睿睿妈妈进入育心,我才又重新回到平台,兰清老师引导我进了提高群。再次回归大部队,见识了贞明家人的精进之后,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差距”,也终于明白了赖老师苦口婆心告诫我们的:“育心经典的教材只不过是开启育心大宝藏的一把钥匙而已。”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转播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与陪伴!
让我们一起在贞明这所没有围墙的父母大学,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让我们一起育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幸福快乐每一天!多学习,多正音,多努力,多付出!坚持读经,相约十年!我们一起努力!
整理:高雄伟      审核:高菊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