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搜索

●【贞明育心国学经典】《治未病》

[复制链接]
查看: 2412|回复: 0

272

主题

272

帖子

1852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1852
QQ
发表于 2019-2-15 12: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myx 于 2019-2-15 13:52 编辑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开课前先请各位新老朋友注意学习群规,入群第一步,修改群名片,学习地址:
http://www.zm137.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0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今天和大家分享湖南彤彤妈的一篇文章《治未病》。

下面综合《黄帝内经•素问》所涉及的有关治未病的思想,以及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有关治未病的思想作简朴的解释,以冀有助提高人们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科学知识。

一.治未病的重要性及其含义: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广大民众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提高大众健身防病的科学知识,对广泛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不少人对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却是存在错误的理解。

“治未病”源自于《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其意说,治病之法是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将病因祛除,若疾病到了症状明显或严重之时再去服药治疗,就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这样做就可比渴了以后再去挖井取水;战争来了再去铸造兵器一样,不是太晚了吗?

所以依据发病的阶段将医生分为:“上工(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工 (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工(下医)治已病之病”。

认为高明的医生善于实施上策的疗法,擅长掌握潜在的发病因素,在疾病还未有发生之时,就已经将病因祛除;

中策的疗法则在疾病症状出现之时进行医治,但不是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下策的疗法却是只对明显的疾病症状实施治疗,即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疗法,显然效果不好。
“治未病”也就是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醒大家平时生活当中要注意祛除潜在的发病因素。

中医的“治未病”并不是鼓励人们无目标的“预防疾病”,所谓的“未病”就是当前身体尚未出现疾病的症状,但体内已经存在发病的因素,即“病而未发”,但是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必然会发病。

因此在疾病尚未出现症状之时,将体内的病因祛除,这就是“治未病之病”的关键之一。

二:“治未病”又包括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一)未病先防

主要包括: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这三方面。

1.法于自然之道

顾名思义,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起居能顺应四时的变化:春三月,应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舒缓身体,以使神志随生发之气舒畅;
夏三月,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白天太长,应使腠理宣统,使阳气疏泄于外;
秋三月,应早睡早起,保持意志安定,使精神内守,不急不躁;
冬三月,应早睡晚起,等到太阳出来再起床,避开寒凉保持温暖,不能让皮肤开张出汗而频繁耗伤阳气。

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能够及时回避,能够顺应“春夏养阳,春秋养阴”的法则,即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

2.调理精神情志

即保持精神上清净安闲,无欲无求,保持心志闲舒,心情安宁,没有恐惧,调整自己的爱好以适合世俗习惯,不生气,不使思想有过重的负担,以清净愉悦为本,以悠然自得为目的。

春天使情志随生发之气而舒畅,夏天保持心中没有郁怒,秋天保持意志安定不急不躁,冬天使意志如伏似藏,保证心里充实。这样以来,真气深藏顺从,精神持守而不外散。

3.保持阴平阳密

《黄帝内经》所说:“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阐明了阴阳的平秘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调和阴阳是最好的养生方法,阳气固密于外,阴气才能内守,如果阳气过于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要亏耗而衰竭;阴气和平,阳气周密,精神就会旺盛;如果阴阳离绝而不相交,那么精气也就随之耗竭。

(二)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顾名思义,已经生病了就要及时的治疗,要能够预测到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疾病的发展都有顺逆传变的规律,正确的预测到疾病的发展则能够及时阻断疾病的加重或转变。在中医理论基础中,脏腑之间有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在疾病的发展传变中主要包括五行传变,表里内外的传变。

1.五行传变

五行传变中包括母子传变及乘侮关系的传变两种。

(1)母子关系的传变

包括“母病及子”即疾病从母脏传来,病依据相生方向侵及属子的脏腑。

“子病及母”即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腑。

(2)乘侮关系的传变

包括“相乘传变”即相克太过而导致疾病传变,“相侮传变”即反克为害。

2.内外表里传变

疾病的内外表里传变主要是指经络与脏腑的内外表里传变。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联络脏腑及感应传导的作用,所以在病理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应病变的途径。

《素问•皮部论》中讲:“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说明了经络是从皮毛腠理内传于脏腑的传变途径。故而,在疾病产生后可以通过对此传变规律的分析进行预防。

根据疾病传变的规律,如已经存在疾病但还未发展影响到其他脏器,此时治未病为“已病防传”。这是遏制既有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因为既有疾病也潜在着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病因素,这也是治未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中医对肝病的治疗就主张“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观点,因为在生理上,肝脏和脾脏同属“宣泄”和“运化”的器官,具有免疫和排泄的功能,同时又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理特点。

肝脏发病必然累及脾脏,因此遏制肝病的恶化,必须“当先实脾”。其中实施“实脾”的措施,就是阻止肝病恶化的治未病手段,这也是反映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

高明的医生无论对未发现症状的疾病和症状明显的病人,都善于对疾病的变化(未病)进行相应的治疗,以最有效的方式取得最大限度的改善和恢复。

三.有关于治未病的相关知识

1.治未病包含着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已经发生疾病症状的人群。任何人都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发病因素,也就是中医说的“未病”。

未病包括着所谓的健康人和病人,病人的未来疾病就是既有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和各种并发症。因此,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实际上是贯穿着各类人群。

2.从自然科学理解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

一切生命都依靠大自然的濡养、摄取天地精华而生,但自然界却存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特点,所有生命都是在大自然“相生相克”的规律中诞生、成长和凋亡。

在生命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必然受到自然界“相克”的冲突,因此一切生命又必然存在不同程度疾病,人也不例外。

3. 俗话说,“人有七情六欲,食五谷杂粮”,人体就是一个有机物质的组合体,因此,潜在着各种发病的因素,也就是存在着未来的发病条件。

通俗地说,人体也是各种细菌和病毒需要的“食物”,它们每分每秒从未停止过对人体的攻击,因此,人体必然存在着各种发病的条件。

根据这一客观原理可以推知,任何人都不可能绝对没有丝毫的毛病,所谓的“健康”只是相对而言。古人云:“六脉调和,非仙则佛”,其意是说,只有神仙才可以没有丝毫的疾病,而凡人是做不到的。

4.无论是多种疑难性的慢性病或是肿瘤癌症等恶性疾病,其发病过程都是由浅入深,经过长时间逐渐恶化的结果,这些疾病的初始期都存在一个发病的条件,也就是病因,倘若在初期的“病而未发”之时能有效的祛除这些病因,则完全可以避免恶疾的发生,这是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内涵反映的重要性以及其价值所在。

四. 据媒体报道2015年我们的财政收入是十四万亿,就有三点七万亿人民币给到了医院。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身体不健康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怎么强大,如果我们不能改掉之前错误的观念,中国的医院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整个国家都将会成为一个大医院。

2015年中国人使用抗生素25万吨,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世界一半的抗生素都被中国人吃掉了,你们知道吃掉它的结果是什么吗?就是从根上摧毁了中国人的免疫系统。

为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首先普及防病和养身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好好学习我们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里面全都是关于养身,防病以及治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古人的智慧。

为了实现全民皆医,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让我们将爱传出去,一起学习我们的《黄帝内经》及学习相关的养身知识!因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好,今天上午的学习就到此结束,谢谢家人们的幸福陪伴!

让我们一起加油,好好学习祖宗留下来的瑰宝——《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四大中医宝典,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掌握自己身体的规律,顺应天地之道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共同实现全民皆医的伟大理想!

祝天下所有人健康快乐!祝所有家庭幸福美满!

整理:吴芸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