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明育心国学经典】《经典教育与爱和自由》

[复制链接]
查看: 2318|回复: 0

158

主题

417

帖子

1536

积分

贞明VIP用户

积分
15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8 09:2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于建玲 于 2018-8-8 09:47 编辑

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点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开课前先请各位新老朋友注意学习群规,入群第一步,修改群名片,学习地址:http://www.zmyx137.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0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经典教育与爱和自由》,下面我从六个方面为大家分享:

一、对孩子的定位:生而神灵
二、不教而教
三、规则内的自由
四、俯仰天地,天人合一
五、中西文化差异对教育定位影响
六、专家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看法

最初带孩子遇到困惑时,在“爱和自由”的理念中找到了自己的欣喜,更在《发现母亲》中明白了自身的责任和真正的教育对象: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父母自我教育的过程,而育心经典则更坚定地明确了我努力的方向。

我曾经一度浅薄而单纯地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仅仅是因为我觉得不管是西方的“爱和自由”还是中国的《易经》思维教育,都是要掌握孩子成长的心理特点,再灌溉爱和自由,“蒙以养正”只是看我们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而随着学习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对于《易经》在教育层面慢慢有了新的体会,可以说是一份“爱在心,口难开”的凌乱思绪。

细细品味,在“爱和自由”的理念中,逐渐发现了越来越多经典教育的影子,不论是教育理念和目标,还是生命与自然的态度,都若隐若现地昭示着我们中国民族文化的足迹。

一、对孩子的定位:生而神灵

在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双重理念碰撞之下,“爱和自由”已成为很多年轻妈妈的主流教育思想,传统教育被束之高阁。

“爱和自由”来源于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的育儿理念,孙瑞雪老师在《爱和自由》这本书中进行了详尽的诠释。这份育儿理念强调的是:儿童内部潜在的能力,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自然发展和自然表现的法则”,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蒙特梭利代表性的话语:“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由此看出蒙特梭利理念对于孩子怀着非常敬畏的心态,孩子是自己的主导,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大师,这份理念的目标在于要提高的是人的基本素质,人的基本品格。

蒙特梭利对儿童的敬畏之心,在我们五千年传承的经典中早已表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开篇写到: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读经典的妈妈们都不陌生,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生而神灵,秉承天地之气而来,有着美好的生命状态,有着蓬勃的生机。老子一生都在提倡“复归于婴儿”的思想,因为这看似柔弱却最有潜能的心态是最合于“道”的人生境界。


二、不教而“教”

“爱和自由”中说孩子不需要“教”,这也许给妈妈们一个很大的误解,这个“教”是不必过多的说教,“爱和自由”强调的是“概念”与“事物”的配对。这也就是“止”吧,《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整个教育的过程,三分的点悟,七分的等待,要学会适可而止,说出来的话要让孩子心有所动,孩子才会因为我们的语言而开窍。所以这个不用“教”,其实并不是说可以什么都不“管”。如果真是什么都不管的话,就如同农民对地里生长的秧苗在遭遇了大量杂草而任其自生自灭一样,那是种不出好庄稼来的。

“爱和自由”主张我们要和孩子一起享受探索和“学”的过程,并为孩子的“学”准备一个自由、宽松、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环境,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根据孩子那个阶段的兴趣创设环境。

生而神灵的儿童与生俱来最接近于“道”,最接近于生命本源,而经典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启迪的智慧正是天地之道的延伸。累积式教育法的精髓所在,即是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学、生理学特点,遵守《易经》七日来复的天地循环原则,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为的思想。

在合适的时间做最合适的事情,即在“童蒙养正”的最佳时机,用累积法来读经典,用经典的智慧来滋养我们的孩子,为优美人格的形成奠定一生的基础,这不正是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外在条件吗?当我们看到读经典的孩子都爱读《易经》,这也不过是一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罢了。

《发现母亲》说:聪明的父母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二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儿童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语言、模仿、道德构建等的敏感期读经典,这是文化的熏陶,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我们与孩子一起每天半小时读经典,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而且这全家读经更加亲密了亲子关系,在欢快和谐的氛围中更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在整个读经的过程中,我们一直主张的是强化自己,淡化孩子,用父母的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三、规则内的自由

相信很多年轻的妈妈像我一样,刚接触“爱和自由”,都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遥望渐行渐远的传统教育,懵懂无知的我们都怀着一份美好的心愿要给孩子“爱和自由”的成长,真正的爱是不过于宠爱,什么都顺着孩子,无条件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包括许多时候的无理要求,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很会看脸色,孩子自然也会“恃宠而骄”。

自由也是有边界的,只要孩子的行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不妨碍他人,可以视作合理要求,“爱和自由”的度是我们要明见于心的。正所谓《孙子兵法》云: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我们的心里一定要有杆秤,若把握不好这个“度”,那么孩子就象没有定性的“猴子”,任性无理。

而《易经》这部一直披着神秘色彩的源头著作,人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迄今已有九千年的历史,蕴含无穷的人生智慧,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易经》的十大思维里,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就是阴阳思维,而最早的《易经》更注重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也是在说处理事情一个“度”的把握。

这个“度”很有深意,“中国”就蕴含着中庸之道,意味着国家和谐。治家之道,“家和万事兴”,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之用,和为贵”。

深圳的公交站台,所到之处均可见宣传栏挂着这样标语的背景画,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也寄托了我们五千年文化的深意。在《易经》六十四卦中,乾坤两卦是大卦,讲的是天地之道延伸到人道,人类的生生不息需要男女的共同维系。

乾的自强不息,坤的厚德载物,在当今本末倒置的社会现状下进行学习,无疑给我们错乱的人生定位敲响了一道警钟!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作为坤道,不管其品性多么优秀,也要注意含之,含不是不表现,而是其表现掌握在一个度内,不越乾道。曾仕强教授在《现代女性的价值与使命》讲座中说:“男人有男人的气概,女人要有女人的阴柔,而生小孩,养小孩子是女性的天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而在家庭教育的角色中,从来都是母亲演主角,父亲演配角。

又如《易经》家人卦: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在我们的智慧父母群里大家明显感觉到了,主动陪着孩子读经典的绝大部分是妈妈,若妈妈不起到相夫教子作用,小家不幸福,大家的和谐将是美丽的泡影。

玉英老师时常在智慧父母群教导我们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而且这个“度”在137累积法也有很好的体现,“137”每天半小时读经很轻松,也是可以灵活变化的,根据孩子的年龄与状态可以适时调整,但最高不要超过“777”,这是遵守天地的运行之道。所以读经过程中要“进道若退”,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

四、俯仰天地,天人合一

“爱和自由”的理念中,很在意生命与自然的互动与亲近。孙瑞雪说:“孩子天然地就和生命有连接,他们容易发现生命,容易跟随生命,并进入到生命中,发现生命的至爱、至善、至美、至真。而沙和水是大自然赐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任何一种人为的玩具都无法与大自然的赐予相媲美。”

而几千年前的圣贤们早已告诉我们:从最早的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创造出《易经》的先天八卦。再到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都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赖以生存与不可分割。还有《易经》的八卦图,上过早课的同学们都很熟悉,“卦者,挂也。” 卦就是挂起来的现象,生活无处不是象,有一位老师的《看树篇》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从树根到树冠,延伸到教育的本末,形象而生动。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是父母的复制版,父母是根,孩子是冠,只有根深了,把根养好了,才会枝繁叶茂,繁花簇景,硕果累累。当遇到孩子不喜欢读经典时,我们要反求诸已,我们为自己读,读到愉悦,孩子也就会为自己读。这就是经典在生活中给我们的智慧,《易经》真可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亲近自然变成了一种奢望,幼儿园除了玩具就是各种绘本图书,离孩子的本性需要越来越远。而经典教育,可以教孩子体味《易经》的卦象,观察自然中的事物;观察我们人文的精神和文明的载体,比如上次的成都和重庆的的夏令营游学,就是带领孩子进行的一次人文之旅。我们用这种眼光来教育孩子,将来孩子的天地会更为高远、辽阔。

我们渴望给孩子最自然的状态,也许这样的幼儿园是我们期望的吧!

设想一下育心幼儿园:

(一)没什么玩具,可以玩泥巴、沙石、树叶,也可以去野外看花草树木,用眼睛、触觉还有照相机记录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中自然的变化;

(二)没什么图书,只有几部经典,《易经》、《诗经》、《黄帝内经》等,用经典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育儿,我们的精神;

(三)经常练练地龙功;

(四)孩子是不是最快乐,只有天知道。不过有一样,也许孩子小时候偶尔不快乐,但是我们最大限度保证他长大快乐。当他成为事业成功,身体健康,智慧过人,满足于生活中的一切,热爱社会,热爱生活,乐于奉献,积极进取时,其快乐已尽在不言中。

五、中西文化差异对教育定位影响

尤其记得邹老师在早起分享《黄帝内经》课程时这样说:“中国的文化是含蓄的,而西方的文化是张扬的。为什么中国的文化是含蓄的?因为,我们的祖先创造出的这些文化是符合人身脏腑的天真本性。人的脏腑天性就是含蓄,而不是外扬,识得涵养生机,所以中华文化才如此长久,如此有生命力,就是因为是符合天道。含着,慢慢散发,用的时候发,不用之时不发,用之时,自强不息;含之时,厚德载物。”

赖老师曾经说:“读经典,读易经,既有自强,也有包容,安身立命,端赖乎兹,强者抑之,弱者强之,是天之道也。西方文化,只懂强者愈强,不知终有一天,弱也胜强的道理,所以必为其所害,害人者,终害己,父母不能有效地掌控自己的孩子,就是教育的失败。”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的肠胃适合豆浆包子,非要喝牛奶吃面包,必定会引起消化不良。近几年的牛奶事件,更是让我们诚惶诚恐。文化的滋养亦是如此,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让我认识到“爱和自由”只能是补充,而不是主流。记得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如果把经典教育比作根,注重内心的养正;那么“爱和自由”更注重生活中细节,教育的细节,只能纳为“术”的层面。

浮躁的社会做任何事情都是水湿地皮,来不及过滤沉淀,信奉的是拿来主义,眼见为实,在实施经典的过程中,我们授之以渔也授之以鱼,但发现大部分人兴趣点还是在鱼上。特别是《易经》,《道德经》这类高深的经典,讲的是原理而不是具体解决的方法的时候,很多人难以理解。  

其实只要知道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原理通过实践就能慢慢内化而变成自己的教育行为,知道万变不离其宗,面对任何问题都有能力解决,而简单的模仿永远学不到根本,因为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六、专家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看法

赖老师曾经谈《易经》、《黄帝内经》对中华民族的重要影响:世界上许多文明,灿烂一时之后,消失了,中华民族却一枝独秀,绵延跨过历史的长河,至今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来自何处?
我们能够回答吗?

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来自于文化之源--《易经》这部伟大的经典。

如果没有《易经》,如果没有《易经》的精神,中华文明恐怕早已不复存在,《易经》给了中华子孙精神的力量!使得中华文明无论在何时,都不至于灭亡,反而将一次次外族文化的入侵化解、同化!

中华数千年历经沧桑,使中华民族不至灭亡的另一部重要经典,就是《黄帝内经》。由《黄帝内经》创立的中医理论,使得中华民族得以用极小的代价,维护了中华民族无数人的健康、生命的延续。如果没有《黄帝内经》,没有中医,在一次次不期而至的大瘟疫中,我们如何能够确保种族的留存,实在是难以想象。

英雄总是所见略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这样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当我不止一次地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好地接纳先进的西方教育思想,而我针对这一问题想首先亮明的观点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其实非常先进,正是这种先进,使我们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不中断的文明。

刀剑炮火曾使地球上一些高度发达的文明几乎完全消失,一些灿烂的文化基本覆灭;而中华文化,历经劫难,不但流芳千古,而且具有海纳百川的吸收和同化能力。这力量来自哪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功劳。

拿我们公认的比较先进的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来对比中国传统教育,我们可发现,西方教育者在一、两百年前说的话,我们的祖先在两三千年前就说过了。

“早教”的概念似乎是近年从西方引进的,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强调“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特别强调给儿童自由的成长空间,家长不要对孩子干涉太多,我们的前辈对此观念已概括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们现在学校大张旗鼓地引进西方的个性化教育,而两千多年前就出世的“因材施教”四个字,说的不正是这个观点吗?

还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和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教育家崇尚阅读、强调在做事中学习的观点又是多么吻合!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中国文化能够绵延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而生生不息,是儒家哲学从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奠定了民族延续发展的文化基础。

在教育改革越改越失败的现状,众多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后聚集巴黎发表的著名宣言:“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经典总是恒久不变,历久弥新。当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冲突也趋明显。“治病必求于本”中国的文化将是未来的治世良药。

“人身难得,佛法难求,中国难生”。当我们面对市场上林林种种的教育方案,要有自己最基本的智慧,不要怀其宝而迷其邦。
在人生又一次的成长机会,我们都来陪孩子快乐读经吧!

经典给我们智慧,给我们向上的力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好,我的分享完了,感谢家人们的陪伴和聆听!

让我们一起在贞明这所没有围墙的智慧父母大学,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让我们一起育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幸福快乐每一天!多学习,多正音,多努力,多付出!坚持读经,相约十年!我们一起努力!

整理:于建玲     初审:刘利     终审:晓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