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经时间: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读经内容:1.《易经》中孚卦第六十一
2.《中庸》03
3.《成语接龙》03
4.《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读经人员:小敏
读经计划:147
题目:《“穷养”与“富养”的标准》
最近常听我表妹和他爱人吵架,表妹夫呢说他的女儿要“富养”,但是,他对富养只在于对物质上的定义,就是说孩子要什么就给她什么。
他家的孩子常常有吃的一扫精光,一出去,就非要买吃的喝的,否则就是大闹一场。
吃的垃圾满地一扔。
姐妹之间攀比,打架…
这真是在“养”孩子还是在“害”孩子?
什么是富养?
“富养”不是锦衣玉食,山珍海味。真正意义上“富养”是要养出孩子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大气的为人、得体的举止等文明高雅的生活习惯。
如果一个女孩子能够做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时刻都能怀一颗仁爱之心,无论自己身处何境,都对这个世界充满爱心,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予他们关怀,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这种“富养”是不是将带给她怎样的生活镜界,您有考虑过吗?
那所谓“穷养”又是什么?
“穷养”要养出孩子的坚强不息、独立自主、克制物欲、勤俭持家、奋发图强等。
不是刻意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在物质上对孩子有所限制,让孩子懂得珍惜和奋斗;要从小培养孩子自立和受挫的能力,让孩子懂得任何东西都是付出劳动才能得来。
另外,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心态,接受社会现实,别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自己不要盲目攀比,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创造这些财富。
如今,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加上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需要和男性一样肩负起社会义务和责任,因此,我觉得男女都应该“穷养”。
男孩养志气,女孩养气质。
不少家长总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过分“勤快”。孩子到了自己学吃饭的年龄,家长见不得满桌的狼藉,最后忍不住出手喂饭;孩子捡个玩具捡半天,看着一地凌乱,家长忍不住收拾得整整齐齐。
“穷养”孩子,首先体现在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相当一部分家长难以坚持。因此,家长在养孩子的过程中要适当“偷懒”,一定要学会忍受孩子的不完美,等待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
此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普遍比较自我、霸道,家长在生活细节上还要学会对孩子有所保留。孩子要“十分”,家长给个“六七分”就好,不要超过“八 分”,必要时跟孩子讲讲条件。比如带到超市买吃的,不要顺着孩子什么都买,回到家里也不要一口气全部吃光,要教孩子学会克制、节俭和适量消费。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只要家长掌握好“扶”与“放”的尺度,让孩子承担起他应负的责任,他就能在您的牵引下走向独立的人生之路。
所以在生活上,要多多粗养孩子,多多放手。吃苦是一种教育,一种精神和意志上的教育。在成长过程中,适当地让孩子吃点苦,孩子会更有能力去直面人生的风风雨雨。
精神上的细养,也就是大家都认同的“富”养。这方面的选择对于孩子来说,尤为关键和重要。
21世纪的今天,科技的进步,用日新月异,已经不足以形容其速度,信息网络的发达,物质已到了触手可及的程度。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社会问题却比以往年代更多地显现出来,大多数人衣食无忧的今日,失业率、自杀率、犯罪率、暴力事件、精神疾病等等却在节节攀升。
很显然,物质生活的丰富程度,并没有带来同样程度的精神生活,而且还有相反的作用力呈现出来。
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
所以在孩子童蒙时期开始进行经典教育,无疑现在普遍得到共识,是最好的精神细养食粮。读经典,幼儿陶冶本性,童蒙培养正见,少年启导立志,成年勤学行德。
什么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相信大家都会明了。
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以培养出了智力超常的神童,也不是以培养出了奖杯无数的五好学生来衡量,而是养育出一个有能力让自己在任何社会环境中,都能守得住内心的真、善、美的人,一个有能力让自己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保持快乐与感恩之心的人。
这样的人,他才是真正获得、并珍惜、与真正享受到幸福与成功人生的一个人。
我是很有缘分,遇到了贞明育心平台,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这里有优秀的指导老师,讲师等,让我还没孩子的妈妈,先入门学习,让以后我的孩子少走弯路。如果等孩子遇到问题了,再来学习恐怕有点迟了。平台有一句话说得好:育儿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元亨利贞,明己明人!
亲爱的家人们,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跟着圣贤经典的脚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一个真真正正幸福的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