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桐乡吴小英 于 2019-10-18 20:15 编辑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深圳的蒋月娥,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点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大家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我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一位从教将近30年的小学老师学习育心经典后的心得和感悟——《家庭就是孩子的终身课堂》。
家庭是什么呢?
诗人说: 家庭是一片树林, 可以为你遮挡风雨;
家庭是一座港湾, 可以让你停靠喘息;
家庭就是你我他共同营造,只能自己品尝的甜蜜;
家庭就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存在。
确切地说,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以及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家”,是什么呢?
的确,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家的概念何尝不涵盖了我们的整个人生。无论贫富贵贱,逆境坦途,只要你降生到这个世界,你就与家庭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丝丝缕缕无时不萦绕在心间。
换句话说,家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那么,什么又是“家庭教育”呢?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对子女进行一定的教育影响,继而家庭成员彼此相互影响。
托尔斯泰说过:“孩子降生以后,第一所学校便是家庭,第一任老师便是他的父母。”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没问题的时候管,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而有的家长是高兴的时候管,不高兴的时候不管。闲的时候管,忙的时候不管。出了事管,不出事不管。这样的态度,孩子能不出问题吗?
所以,在孩子没出问题时家长要加强教育,否则,你将埋下一颗随时有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谈一谈家庭教育:
第一、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庭教育,言传身教很重要)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正好是学校放学时间,校门口有一位修自行车的大爷,不时有孩子过来拿气筒用,孩子甜甜地喊着“爷爷好!”礼貌地说着“谢谢您!”
一会儿,一位接儿子放学的妈妈推着电动车来到了大爷的摊位前,妈妈用手指指充气筒,向身后的儿子示意,儿子一声不吭就拿起了充气筒朝妈妈走去。
修车大爷撂下手中的活儿,直起腰身,收敛起笑容,问道:“你干什么?”“打气啊!”孩子面无表情地说。“不行!谁让你用的?”大爷一边说,一边夺走了充气筒。
孩子红着脸看看妈妈,妈妈一张冷冰冰的脸上露出愠怒的神色:“不就是用一用么,这么小气?”“对,我就是小气,不给你用!”“给你钱还不行么?真是的。”“我从来不收钱,你就是给我钱我也不要。”“我还得急着回家做饭呢,推车回去就来不及了,您这老人怎么这么难说话啊?”
“你来得及来不及与我有什么关系?别跟我扯这些,我的充气筒,我愿意给谁用就给谁用。”大爷来了倔劲儿,那位妈妈一脸的尴尬。
坐在一边聊天的大叔看见这一僵持局面,就解围说:“你这个年轻人啊,不是我说你,这修车老头很好说话的,可你连声招呼都不打,孩子过来也不吭一声,拿起充气筒就走。这充气筒是有主的啊,你们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这是不尊重人哪,其实是你娘俩有错在先。
再说你这老头子吧,这回也来了犟脾气,让他们用一用呗。以后啊,你这孩子叫声‘爷爷',说句‘谢谢'也没啥,是吧?都是初中生了。”
孩子的妈妈也自觉理亏,赶紧借坡下台:“是啊是啊,我确实不怎么会说话,孩子也随我……”修车大爷不再说话,只顾闷头修车。
给车子充完气,那位妈妈不好意思地说:“大叔,您消消气,对不起了。”孩子交还充气筒时也腼腆地说了一声:“谢谢爷爷!”修车大爷宽容地笑笑说:“不用谢了,以后需要充气尽管用。”
我突然想起《孟子》中的一句话:“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人是与人交往的重点和核心,妈妈都做不到,儿子又从何做起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素养、思想、性格、行为、习惯,无时无刻不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父母是谁,孩子便是谁,因为家庭就是孩子的终身课堂。
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我们的渝涵宝贝才四岁,每天早晨上幼儿园一进大门,首先要给门房老爷爷恭恭敬敬地鞠一躬,并问声“爷爷早上好!”下午离开幼儿园时都不忘记给爷爷鞠躬并说声“爷爷再见!”
而其他孩子跟门房老爷爷打招呼时眼睛却看的是别处,心不在焉,没有恭敬心。因此很多家长都很好奇地问:“你家渝涵这么小就这么有礼貌,你怎么教的?”渝涵妈妈自豪地说:“我女儿现在诵读国学经典,读书会的老师教的。”
其实,小渝涵的妈妈谦虚了,应该说是经典里学到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读书会我们通过每期给孔圣人行三鞠躬礼。
还有当孩子进教室门的时候,先鞠躬问好,给别人传话筒的时候要用双手,同时也要弯下腰来。目的是孩子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放下浮躁,放下傲慢。
有的家长悟性很高,读书会来一次,就能做到很谦卑,小渝涵的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个。每次见到老师都鞠躬,并问“老师好!”小渝涵也学妈妈的样子。
当小渝涵上台做自我介绍时,妈妈总是提前强调渝涵宝贝先给大家鞠躬问好。我很钦佩渝涵妈妈的用心。其实,要想孩子优秀就这么简单,孩子不用喊,全凭德行感!
再说说引导孩子读经典,建华妈妈做得特别好。为了督促和鼓励孩子养成读经典的好习惯,建华妈妈很少跟孩子发生冲突,每天早上听完早课,在微信群里,我是第一个上传读书汇报音频,她是第二个。
她读的时候,声音很小,后来才知道,她每天听早课都插的是耳机,上传读书汇报的时候都是在卫生间操作,害怕吵醒先生和孩子们。
就这样默默地坚持,感化了建华爸爸和孩子们,建华爸爸只要在家里就一定陪孩子读经典,建华宝贝现在每天坚持早晚都要读经典并积极上传音频,有的时候还要督促妈妈并给妈妈领读呢!
上初二的建和(建华的哥哥)宝贝也行动起来了,只要有空闲再不玩手机了,也要参与读经典。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相信我们的家人们都能成为智慧的爸爸、智慧的妈妈!
第二、自由人生,全靠一线。
古人云: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有“收”必定有“放”,自由与约束常常相伴存在。我们获得了自由,就要付出等额的代价。
约束,它就像是世界给到我们的一层隐形的防护网,无时无刻不存在,保护我们不被汹涌的风浪和不良的社会风气所侵蚀。
自由不能引导我们走向成功,有了约束,人才能固己、自律,有所作为;没有约束,就不能成功。换句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鱼儿摆脱了水的束缚,却失去了游泳的快乐;雄鹰摆脱了天空的束缚,却失去了翱翔的惬意。同样,人如果摆脱了家人的束缚,就意味着失去了保护,坠入了黑暗的深渊。
曾经记得这样一段对话——车轮问方向盘:“为什么你总是约束我的自由?”方向盘回答:“如果给你太多的自由,你必定会走到邪路上。”的确是这样,如果车轮得到了太多的自由,定会忘情狂奔,那么结局必定是车毁人亡。
人人都想得到自由,可是一旦失去了约束,又有几个人能坚守本心,遵守规矩与原则毫不动摇呢?由此可见,约束很重要,自由确实需要克制。
约束是限制,却不是囚禁,它只是为了防止我们过度自由。同时也是促进我们严谨、成功的苦口良药,约束给人带来成功,如头悬梁、锥刺股的人约束自己,获得巨大的成就。
黑格尔曾经说过:“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约束,如果沉醉于自由的美梦,那么人便会如脱缰的野马一去不回,即使意识到了束缚的可贵,也无济于事了。
孩子们常常抱怨,父母为什么要那么约束我们?为什么学校给我们那么多束缚?但是孩子们不知道,人失去了约束和束缚,就会放纵自己。
父母和学校如果不给我们太多的束缚就只能使我们松懈。失去了约束,得到的不一定是自由。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它才有战斗力;社会需要合理的道德行为规范,它才能正常地运转。家有家规,国有国法。
我们这边的读书会也有我们的规矩,要求家长和孩子们做到的,我首先必须要做到。为了督促我们的读书宝贝养成坚持每天早起正音跟读的好习惯,我每天五点整起床,首先在微信群里向大家问好,并引用经典里的一句话鼓励家人们早起学习。
当然,这个想法刚实施的时候,早晨在群里转悠的只有我一个人,形单影只,孤掌难鸣,感觉力量好单薄。听完早课,大约六点半左右,我又在学习群里鼓励宝贝们起床读书,上传读书汇报的音频或者视频,我每天做好记录,并进行考核,到月末,对坚持读书表现突出的宝贝授予“坚持读经小明星”称号,并给予奖励。
到目前为止,我们坚持听早课的家人都达到几十位了,其中有一位上士爸爸,每天坚持早起读书汇报的宝贝也越来越多。
我很欣慰,也很感谢这些智慧的爸爸妈妈,感谢他们听话照做,也感谢他们默默的付出,感谢他们给予我很大的动力!
家人们都放过风筝吧!
我们放风筝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一手拿着线板儿,一手拽着线,根据风力的大小,把握松紧的程度,随着风筝缓缓地飞向高处,一点一点往开放。即便是风筝飞到了高空,我们的手还是不紧不松地拽着风筝线。
带孩子就像放风筝,在放风筝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故障,在带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始料不及的麻烦和困惑。
在育儿的路上,我曾经也走过很多很多的弯路。感觉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走进育心,亲子共同学习经典,父母不断成长,与时俱进,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孩子就像风筝,经典就像放风筝的线。孩子飞得稳不稳,飞得高不高,完全由我们父母来掌控。
正如《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让我们的孩子成人成才之道就在于此。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才能成就孩子完满的人生!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幸福陪伴!
让我们一起,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让我们多学习,多正音,多交流,多碰撞!
整理:小英 初审:忠枚 终审:高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