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明育心国学经典】张利娟《从孩子成长的“出口”看“入口” 》(上)

[复制链接]
查看: 3753|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6 16:4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温州辰妈高雄伟 于 2016-6-17 09:39 编辑

今天分享的内容:张利娟老师的《从孩子成长的“出口”看“入口” 》。
节日祝福(2016.6.1)
6月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育心经典十周年纪念日,也是我们育心贞明的生日,更是孩子们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育心经典相约十年,相伴一生。“十年”这两个字如果没有庄严的承诺,那么很多事,很多人,也就只是跨过一个时间长度而已。但育心经典,因为有我们的大家长赖老师呕心沥血的坚持与付出,有赖老师的以生命为誓言,十年磨出了锋利剑,如今带领着千千万万的育心家人们,在培养超越圣贤人才的路上,在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路上,在谋求苍生幸福、世界大同的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赖老师的这首明志诗“我用我心编教材,我用我血做录音;我用生命传经典,至死不息中国魂。此生何惧多风浪,此命何惧抵中流;此名若不留千古,此世何堪走一周?”
亦当反复记读,如果复制这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那么,什么事不可以做成呢?
贞明作为育心的标杆团队,我们的总指导师玉英老师同样用生命承诺,“您给我五年,我还您永世”,这是怎样的高格局与大胸怀,在玉英老师的带领下,贞明蓬勃发展,这里成了一个聚强铸强的平台,就在前不久,5月12日,贞明通过自强不息,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世源中心”这是上天在昭示我们,我们与育心有累世的因缘,贞明人必然守住中道,努力传播经典,以化成天下。
下面与大家一起温故一些诗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宋·叶绍翁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雷震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南宋·杨万里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唐·胡令能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能读到什么?天真、无邪、童趣、童真、充满灵气……家人们,与大家温故这些诗句,其实也是在温故我们的童年……
新时代儿童生活的内容已经不一样了,但天真、无邪、童趣、童真、充满灵气……的这些特质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孩童的这些天真烂漫,童年的幸福感在儿童节这天必会得到集中的展现,而孩童的情志也会得到特别的舒张,家人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天的家长朋友们特别宽容,特别友好。而且因为孩子过儿童节,也感染到了自己的童心。也许过了这天之后,各种套他们的条条框框又全来了。(当然我们现在的育心家人们是不太会这样对待孩子)
看向“出口”
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我们家长,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孩子一双纯澈的水灵灵的大眼睛,经过长达12年的中小学学习之后,变得暗淡无光,迷茫焦灼,甚至麻木不仁。我想请家人们去关注下你们身边读到初高中的孩子,看看他们的状态、眼神是怎样的。是你们所需要的吗?同时也想一下,我们的孩子也必须这样吗?我们如何做,可以在保持童真童趣灵气……的基础上,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出色、卓越的人才?父母要怎样做,才能源源不断地营造这些美好?玉英老师在讲“大学之道”时,讲到过,我们要做一个明父母,这也是明己明人么,明孩子的生长规律,明孩子的心理特征,明孩子的受育规律,明学校的学习特点,明自己所需做的努力,明高校与社会的需求,明……只有当我们父母明了这些时,方可对孩子做出更正确更有效的引导。
今天就请大家一起将我们的目光看向人才的出口处,看看如今以及未来的社会、高校需要怎样的人才,我把孩子前期受教育情况,比作是在某种管道中的走向,这个管道的出口这里界定为高校和社会。
国内视野
先来看一份清华大学根据2011-2014年清华毕业生质量评估的标准,对全国百余所著名重点中学进行了量化考核,值得关注的是,很多著名的超级中学,在清华的评估当中,被评为了劣质学校,这太出乎人们的意料了。这些“劣质”中学的特点是这样的:考入清华人数非常之多,但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成绩平平,能力一般。大家知道清华大学在我们国内是高居榜首的名校,在亚洲的地位也是名列前茅的,在我们的心目中,能进入清华北大,意味着人生有一个重大的飞跃。清华大学做这项评估工作,是很有魄力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其中有一点,我觉得是让我们看到了高校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清华大学排出来的最劣质的中学的名单:
1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2 本溪高级中学
3 清华附中
4 重庆南开
5 高新一中
6 西工大附中
7 北京市十一学校
8 人大附中
9 衡水中学
10 北京四中

像北京四中,每年升北大清华的人数都在150人左右(是高考牛校)。衡水中学,是一所纯高中学校,学生数上万人,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更多。众所周知,在中国大陆,超级中学向来风光无限,饱受青睐,它的名噪一时源于高分考生的保有量,它的最大标签系于名校生源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对莘莘学子而言,超级中学是挤进一流高校的VIP通道。这种批量培养考试机器的教育模式,我们很多的父母还看不透的,以为一个劲儿地抓好孩子的成绩挤进这些超级中学,便觉得教育孩子非常成功。看一幅我们家乡的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某种教育》,就会比较清楚。

家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我们这儿做饼的一种模具,印制出来的饼个个一样,可是放到教育上显然不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事实上确实如此,在多元取材、个性发展越来越成为教育通识的今天,根植于应试教育土壤呆板成长的学生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
当然,清华大学也排出了一份高质量中学的名单,
1南京外国语学校
2河南省实验中学
3郑州外国语学校
4如东中学
5郑州一中
6福州一中
7杭州外国语学校
8武汉外国语学校
9杭州二中
10海安中学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校教育比较开放,理念比较领先,最关键的一点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好,他们的学子身上具有鲜明的合乎时代进步潮流和学生健康身心特征与发展潜能的文化特征。
五月初我参加了女儿学校的家长会,年级组长老师讲到了一条高校人才需求的重要信息,在此,与大家共享。老师举到例子,近两年,国家规定以杭外为代表的外国语学校,享受国务院的特殊招生政策,招生人数要逐年递减,实际这三年来,杭外的招生是逐年递增的,为什么,是因为高校,高校只要国家给到他们招生的指标,就拼了命的要杭外的学生,因为这学校的学生好。怎么个好法?具体来说,年级组长老师举到的该校学生的阅读情况,可让我们了解一二。
先说说有段时间微信圈上传播的一条信息,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阅读的十本书的区别,中国学生阅读的十本书是《平凡的世界》《三体》《盗墓笔记》《神雕侠侣》《绝代双骄》《天龙八部》……我们浙江的浙大目前是全国排名第三的名校,多少年了,学生还停留在《平凡的世界》这样层次的书籍上。这本书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是一本励志的书,但整个情节是比较简单的,还属于阅读它能产生一定的愉快感的书籍。这里就涉及到阅读的五个层次问题。阅读有哪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 纯娱乐小说,就是能让人愉快阅读的书,主要是以情节为主,中国人一辈子90%停留在这个层次,或者达不到这个层次,这类书最大的好处是培养对生活的兴趣,可以培养对文字的敏感性。包括金庸的武侠小说,包括现在的流行小说,包括玄幻小说……这一层次的书中的人物形象是单线型,是一个面,几乎可以贴标签,是好人还是坏人,是个怎么样的人,比较容易区分。
第二层次:传统经典小说,《红楼梦》《西游记》这个层次。这类小说剖析得非常深刻,对人性反映比较全面,尤其书中有许多复合型性格的人,也就是人物是立体的,甚至是矛盾的,比如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贾宝玉是好人还是坏人?大家能发现,这些问题都不是你一口能回答上的,它更接近于生活本身,读过这种书,对人格塑造和社会认识会上一个台阶。
这一层次的人,思考的深度,不再是幼稚的,而是成熟的,理性的。思考的广度,不再困于自我,而是能够兼顾周边人的心情,学会换位思考。人格基本上成熟了,知道了责任与义务,能担当人生使命,但还未形成丰富的理性思维。
第三层次: 文诗史哲。美国大学生读的第一本书叫《理想国》,第二本书是《利维坦》,第三本书是《君主论》。只有对经典广泛涉猎,才可能培养出这方面的兴趣。
这一层次的人,思维深度,遇事不是看短期利益,而是看长远的价值,长线思考型。思维的广度上,注重的不是自我,也不局限于周边,他们会把一个问题,放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考量。他们的结论,往往也充满智慧的闪光点,让人眼前一亮。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大脑开始体系化,然后是下一步。
第四层次: 思想领域。有了史哲作为基础,这个时候会大量阅读思想典籍。阅读到了这一步,才算是个读书人,阅读量才能够勉强与西方学府的大学生比划一下。但只有突破第五步,才算是读有所成。乐趣,只有在下一个阶段才会获得。
第五层次:构建自我思想体系,并依据自我体系构建新的阅读书目。到这一层次,再也不会遭遇人生难题。
没有思想的人,走出再远,其实还在起点。一旦有了思想,也就有了俯瞰问题的全景视角。
像以杭外为代表的高质量的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阅读层次的构建,初一完成第一层次,初二初三完成第二层次,高一就达到第三层次。年级组长老师,讲到了当年杭外的一份书单在网上引起热议,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之后,很多学校表示不信,很多大学就不信,他说我们的大学生都读不到,后来网上有人就说了,“你们大学生怎么能够跟杭外中学生比”。最后《中国教育报》就来了,发现的确如此,杭外的学生读了很多书,都读到了《政府与社会》《君主论》《形而上学》《庄子》……杭外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能够顺应未来发展的健全的人。
听到这里,当时我的心里在说一句话“你们大学生怎么能够跟我们的育心儿童比”,哈哈。我们育心经典,直接把我们的孩子带入第三第四层次,甚至第五层次,他们的未来会如何?留待家人们自己去美美地想啊。
国际视野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前腾讯副总裁为女儿访遍英美名校,发现好学校只教一件事》。想必家人们也看到过吧,这儿我们再一起来解读其中的一些信息。
鉴于时间和课程的关系,今天这儿先忽略过这位副总裁吴军、吴军的家庭、吴军为女儿所做的努力等情况,我们直接关注他为我们总结的英美名校重视的是什么。
名校为啥奉行通识教育——因为它能让你有能量一直跑下去。
美国名校普遍认为大学教育分两个阶段:以通识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业教育为主的研究生阶段。他们认为本科阶段应该学“大行之道”(Universal Knowledge),而不是“雕虫小技”(skills).这里的“大行其道”和“雕虫小技”对应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道”与“术”。
通识教育是什么?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本身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创造出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自从20世纪,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
其实通识教育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这里的“前言往行”,就是过去的言论和行为,主要是指前人的嘉言懿行;积累、积蓄自己的道德、品行,还包含见解、器识等。也就是说,君子要通过学习前人的嘉言懿行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的器识。
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
淮南子》中说“通智得而不劳”。通识教育可产生通人,或者称之为全人。
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
可惜的是我们的高校,普遍现状不令人满意(这是我摘抄的几点评论)
1. 过分重视专业教育。
2. 缺乏主体性以及对大学精神的追求。
3. 中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回过来看英美名校,本科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要比中国学生少,但知识面却要广很多,社会经验也更丰富,综合能力(写作及表达能力、科学素养)更强,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目的和好处——让学生了解世界、拥有应付复杂生活的本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而这,会给学生的人生长跑带来持久的后劲。
美国曾统计过各大学毕业生的入职年薪,前10名,除了工科较强的斯坦福和以商科见长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综合性大学之外,其余清一色是理工大学,如:麻省理工、加州理工、佐治亚理工等,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名校都不在其列。但对比15年后的薪资情况时,那些以通识教育见长的大学,如:哈佛、普林斯顿就挤进了前10,超越了以工科、商科为主的大学。收入虽然并不是衡量毕业生价值及大学好坏的唯一标准,但至少可以说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座“大藤”(最著名的常春藤)里,耶鲁尤其强调文科和艺术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在耶鲁,本科生三年级以后才选专业,而且只要选够36门课就可以毕业,不做毕业论文。因为,学校不想让学生用全部时间来准备考试,以至于耽误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事实上,耶鲁学生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课外活动中,因为这些看似和考试无关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各种优秀品质,比如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等等。如果在耶鲁上学,却没学到这些,就失去了在那里读书的意义。
和耶鲁一样,哈佛也希望学生更多地关注课程以外的东西。
普林斯顿的学生无论最后获得哪一种学位,都需要修足够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以及基本的理科课程。
即使在盛产科技新秀的斯坦福本科实行的也是通识教育,学生必须在9个领域完成必修课,包括文化与思想、自然科学、科技与实用科学、文学与艺术、哲学、社会学科与宗教思想。
说到这儿,我真的要为在育心学习的家人们点赞,带着孩子,每天轻松半小时的经典诵读,有多伟大,您知道吗?这样的育儿内容,育儿方法,育儿模式,已经站到了世界的最前沿,您感受得到吗?您带着您的孩子已经在一个儒释道兵法医的通识体系中,在一个文诗史哲社科的通识体系中,是不是?您带着您的孩子已经在通过参加读书会及大地游学等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各种优秀品质,是不是?有如此的家庭教育培养,再加咱们国家扎实的基础教育培养起来的孩子,“出口”会在哪儿?我想有大胸襟大格局又有自强不息学习精神加通智的娃儿,去哪儿,都受欢迎。看看我们的经典宝贝标杆——赖思佳吧(举几件事情:1、初中作为最好的学生去美国做交换生;2、初中毕业自己独立完成出国读高中手续办理,在美国读高中时做了一件当地学生都无法办到的事情,讲服装走秀办到了教堂里;3、高中毕业考入到录取率极低的美国的一个文理学院)。
在物质极为丰富精神极度匮乏的今天,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爱”给到孩子作为成长的礼物好呢?一套漂亮的衣服,一顿丰富的美食,一件昂贵的玩具?……这些固然需要,然给到孩子们的享受与收益都是短时性;但一套系统完备的经典教材,可以让一个家族代代受益,如果以此作为儿童节的大礼赠送与孩子,那么孩子和家庭,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套经典教材,那一把可以打开智慧宝藏之门的钥匙,里面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与能量,还有一个培养超越圣贤的育儿理念,一种必然成功的137累积式教育法,一个助人成长的强大平台,一群全国乃至世界的积极向上的学友……

我们都爱我们的孩子,我们都渴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爱就一个“字”,但爱的方向要正确,爱不能停留在嘴上,行动才是关键。十年前的六月一日,育心经典起步了,十年时间,育心经典蓬勃发展着,它成就了无数的家长,成为了国学讲师,成为了育儿专家;它惠及了千千万万的家庭,让育儿的难题变得无比地轻松;它也拯救了无数家庭,让裂变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重修于好……育心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育心经典一直在行动着,今天又到六月一日,您行动了吗?
整理:高雄伟     审核:朱凡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