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7-3-15 11:06:17
|
只看该作者
2017年3月3日星期五
易经:31 32
老子7
诗词启蒙71-80
英语45-55
妈妈:易经 25-38 大学 孝经12-18 中庸11-16 老子25-36 孙子兵法 6、7篇
关于读书的思考
最近日记都是和孩子一起写,也没时间转成电子版。由于工作和学习占用了大量时间,一直也没有大块的时间静下心写些心得,但是每天读经典有出触发了我很多感受,的确想找时间好好记下来。今天就准备给自己留出一块时间,写一篇关于读书的心得。
由于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家里老父亲喜欢看书),我非常喜欢看书,小时候由于资源有限,看的书不是很多,高中时看了些世界名著,大学由于有图书馆大量的书籍可以翻阅,我就把大量时间放在图书馆,甚至期望能尽量把好书都看完,但是由于自己没有系统的读书思路,看书的效率不是很高,毕业后也是经常去书店逛,记得刚毕业的一段时间内,喜欢去美术馆那边的三联书店,一去就是大半天,有时就是找个台阶坐在那里看书,因为都是新出版的书,所以看起来比较接地气,也买了一些当年的畅销书。后来由于工作越来越忙,看书的时间就少了很多,但自己还是看到好书就喜欢买,在机场等飞机的时候,我一般都在书店里逛,有一次发现了一本好书《世界是本金融史》,由于是自己大学老师写的,看过序言后,就买了,在飞机上一个小时左右,我全部时间都用来看这本书,深深得被这本书吸引了。后来看完后就放在家里的书柜里,结果这本书后来命运波折,被家里来的亲戚给拿走了,再后来又被这位亲戚的老爸给拿走了,据说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看到这本书后,连连称赞这是本好书。我暗暗有些惊讶,一本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书籍,竟然获得这么多人的认可,太神奇了。看来好书是有生命的,真正的好书自然是能留住读者的。
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开始思考看书的投入和产出问题,同样的时间,如果读书的质量不一样,产出的效果自然不一样,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能不能在浩瀚书海里找到最优质的书籍,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去阅读,是关系到我阅读质量的关键。后来我就慢慢开始接触一些经典书籍,由于很多是古文的内容,所以读起来有困难,并且很多解释都不一样。也发现很多人在关于经典的讨论中彼此矛盾,也让我产生了一定的困惑。现在看来,素读的确是一个好的办法。即使当时的读书速度不快,但是由于接触的是经典,对自己的思维还是有很大的影响,让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慢慢发生了变化,发现这个时期个人的进步还是很大的。如果以前是走的速度,这个时期应该是骑自行车的速度。并且也是在这个阶段,我也明确了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
而真正在读书的路上有质的变化的是去年接触育心后,利用137开始大量读经典,通过这个方法,现在已通读《易经》、《大学》、《中庸》、《孝经》《老子》等几部经典,这些经典本身都是有很大紧密联系,从不同角度来讲一个道理,读得越多,感触也越多。现在感觉好的书籍就是这样的书籍,百读不厌,越读越喜欢,每句都是珠玑。所以回想以前自己有时浪费大量时间阅读畅销书,真是走了弯路。以前在看专业投资类的书籍的时候,都是厚厚一本,读起来很好,但读起来很费神,并不容易把握重点,现在有时随手翻以前读过的专业书籍,竟然发现厚厚的几百页,就讲了《孙子兵法》的一句话。这段时间我静静的享受这种感觉,非常美妙。这个时期的进步可以说是做小轿车的速度了。
多藏必厚亡,我把我的读书经历分享给大家,真心希望大家把有限的时间放在读最好的书籍上面来,这样再看其他书籍,就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今后对孩子的阅读,除了经典部分,我也要仔细考虑下书单的问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