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O【贞明育心国学经典】《为了健康,多接地气》

[复制链接]
查看: 2691|回复: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0:0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南昌童忠平 于 2018-3-16 21:07 编辑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上午的转播义工XXX,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点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

开课前先请各位新老朋友注意学习群规,入群第一步,jiehttp://www.zmyx137.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0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为了健康,多接地气》,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共同成长!


《黄帝内经》明言: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有口,以吃五谷杂粮,有鼻,以呼吸天气,所以人离不开天地之气而生存。人不呼吸数分钟即会死亡,而若不吃饭还能坚持数天,为什么呢?我们呼吸的是天气,吃进去的是地气。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我们离不开天气(呼吸),也离不开地气(饮食)。得天气让我们神清气爽;得地气使我们气血健旺。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考虑平衡阴阳,而阴阳其源即在吸纳天地之气。




人居天地之间,得天地之气以生。天气通过肺以养人神气;地气通过脾胃以养人血气。人得地气之五味而有形体,形体即是地气所化,不吃饭亦可通过消耗形体来维持生命;人得天气而有神明,神明无形,在机体亦无所储蓄,需不断呼吸方能神明通畅。从风水理论来看,人赖天地之气而生,天气在上,地气在下,地面以上高不过三尺是地气,而三尺以上则是天气,天地之气交合在三尺之间。人当居住在地面,若住在高楼大厦里,虽然多得天气,但少得地气,而地气为本,人之生病,多由于地气不足。


一、  人以地气为本
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但仍以地气为主。天地有生长化收藏,人亦有生长壮老已,人要健康,要长寿,就一定要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所谓气相得则合,不相得则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地在下,为根,为本。人宗之,以下为本,以地为根。得地气则生,失地气则病。人之饮食,皆得地气。地气旺则气血盛,自然健康;地气弱则气血虚,易生疾病。有研究发现,经常摆弄花草有助于健康。从中医来分析,一则在户外劳动,接触花草,让人心情舒畅;二则踩在土地上,比较能接地气;三则适当劳动,动能生阳。


二、如何才能多接地气

1、赤脚走路最接地气
赤足行走好处多多,但亦有要求:
一则,必需是在地面上,而且是踩在土地上才行,高楼大厦、水泥以及柏油马路都不行,因为地气被隔断了;
二则,一定要等到地面暖和的时候再赤足,否则寒气自足而升,会伤损脾阳,导致腹泻,亦会加重下寒;
三则,一定要是温暖而且干爽的地面,如果地面潮湿蕴蒸,千万不要赤足行走,以防湿热邪气自足而入。


因此说,于天暖日和之时,最好赤脚行走于地面,最助人得地气。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光脚的人一直踩在土地上,可以更健康。
春夏之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因此春夏之时是为接地气的最好时候。特别是有慢性病的人,如果长期不接地气,容易阴阳不和调,反而不利于康复。大病重病之人,如果能每天坚持赤足走路,或者象农民一样在土地上劳作,离康复一定不会太远。


2、住平房接地气
高楼得天气多,平房得地气多。而人以地为本,地气旺则生,地气弱则病,尤其是大病或久病患者,一定要住在平房,这样可以多得地气,有助于早日康复。我们站在地面上,脚与地相接触,因此脚能接引地气。我临床观察到,脚板厚且实的人其身体多健壮;脚板薄而瘦的人其体质多偏差。分析其原因,或许与接收地气的多少相关。特别是大足趾与胃脾二经相联系,若大足趾壮实者必多得中焦土气,因此其后天濡养充足,体质较好。推之,手大鱼际的肥厚瘦薄亦同此理。


3、在农村生活更接地气
生活在农村是一种福分,因为可以与土地亲密接触,让自己更健康。北方的农村有火炕,坐在上面非常舒服,还可以很好地接受地气。久坐火炕不易得病。住在楼房里的人远离地面,得天气多,但接不到地气了。因此建议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经常到公园、田野里走走,争取能赤足走路,更接地气,有利于健康。若实在无法常回农村,那就搬到平房住,或找一小块地,种植些花草蔬菜,自己勤于管理,趁机沾些土气。实在不行,在阳台上摆弄几盆花也好。若有机会去公园,经常双手掌撑地,象做俯卧撑一样,让手也接接地气。


社会与文明的发展让人离地气越来越远了,由此各种疾病亦越来越多。不提环境与噪音污染,也不论工作压力,只就接地气而言,城市大部分地面被水泥及柏油封闭了,天与地之间的阳气活动被阻隔,人居其间,难得地气;况且,不少人居住在高楼之上,远离地面,得地气少而得天气多,最易导致阴阳不调和。想想看,我们育心经典的家人们每周一次到户外参加读书会,跟土地亲密接触,接地气,享受阳光浴,对我们和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学中玩,玩中学,既长了智慧,又有益健康!


4、穿布鞋接地气
穿平底布鞋时,足底贴地,足底部的膀胱经与肾经离地亦不远。而穿高跟鞋时足跟离地,连带着涌泉穴亦远离地面。久失地气,对健康不利,一则阴不制阳而火气易浮,二则阴阳失和而大病难愈,三则五脏六腑亦见不平衡。孩子体质弱,总生病,为什么呢?或与少得地气有关。孩子住在楼上,少接地气,而孩子得木性而茁壮成长,若长期得不到地气的滋养,则木气升发不利,容易发作各种疾病。建议让孩子穿厚棉袜或布底鞋在花园的土地上玩耍,帮孩子多接地气,有利于孩子健康起来。



5、吃什么接地气?
食物是长在土地上的,我们吃的食物本来应该是最得地气的。但食物经过现代工业加工后,反而把地气给加工没有了。建议吃原生态的食物,即没有经过工业加工的,或简单加工过的,而尽量少吃含大量添加剂的,或经过深加工的食物。一般来说,根类食物最得地气,如萝卜、红薯、土豆、葛根、花生等等。要接地气,就多吃根类食物。再者,土色为黄,多吃些黄色的食物,如玉米、红薯、黄豆、南瓜、桔子、胡萝卜、土豆、柠檬等,亦可多得地气。


人得谷气而生,五谷之中小米色黄,得土之正色,最养人,也最助人脾胃之气。宝宝饮食上要注意,不要滥吃任何的工业产品,包括各种钙片、维生素、营养品等等,尽量母乳喂养。母乳不够了,就让宝宝喝粥吃饭吧,完全没有必要喝奶粉。奶粉经过了工业化的生产过程,不如米粥更养孩子。
况且,人生天地之间,大地为母亲,不吃五谷杂粮,不得地气,怎么可能得到母亲的呵护呢?


如何才能跑得更快?从中医来分析,一定要多接地气。我们跑不过许多四脚着地的动物,因为它们接触的地气要比站立行走的人多。
正如地震时动物有预感,而人类则毫无感觉,因为人类感觉地气的能力远不如动物。由此推之,运动员要想跑得快,就要多吃地下长的东西,如山药、红薯、土豆等。


二、  脾胃与地气的关系
我们生存在大地上,大地有如母亲,为我们提供饮食,让我们的生命可以继续。从中医来看,大地为我们提供地气,地气通于脾胃中焦,脾胃又为后天之本,我们必须吃饭喝水才能生存,脾胃即是运化食物获得地气的器官。因此,养好脾胃,多得地气,有利于更健康。况且,脾胃为人身的枢机,主阴阳升降。久病或大病之人,重在补地气,此与得胃气则生,失之则死同理。所以说,脾胃者,健康之本,需当谨养。


三、  地气足,身体健
大地是土所化,土是生命的根本。土居中而运转四旁;脾胃得土气,而为气血生化之源。养生,离不开接地气。但现代生活中,绝缘橡胶底鞋和塑料底鞋的广泛使用,以及城市建筑带来的起居、出行方式,断绝了我们和大地的连接,让我们接的地气越来越少。相学有谓大脚勤,小脚懒。观察树木,根粗则地气健旺,肢叶上盛,遇风不歪。人亦同此,脚大之人,其得地气必足,因而脾胃旺盛,脾主四肢、肌肉,脾旺则四肢气血充足,故灵动有力。


且脚为人之根,脚大则下元充足,上焦气血得养而精明神足,内风不易妄作。脚弱则根弱,下焦不固,肾气易虚,风起高巅。若远离地气,不仅会伤损健康,更会影响寿命。不少人家在高楼上,上班亦在高楼上;出门即坐车,几乎不沾土地;每天吃工业化食品,喝工业化饮料,甚至吃工业化保健品,从不吃土生土长的自然绿色食品;呆在城市里,远离田野农村;只吃肉,特别是工业产出的肉,而不吃五谷及地下长的食物,等等。如此之类,皆是远离地气,不得地气护佑,其健康最易受损。

且当前不少年轻人长得如豆芽一样:身体细瘦而虚弱、稍吹风淋雨即生病、不耐体力劳动、稍动则汗出,男生甚至拉不起一个引体向上,如此等等。
从中医来看,中焦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主四肢、肌肉。若中焦太虚,则不能充分运化饮食的精微,如此则得地气亦少。脾弱则四肢无力,肌肉瘦弱。总之,多接地气,中气必足,既健康,又长寿,何乐而不为呢?!


好,今天上午的学习就到此结束,谢谢家人们的陪伴和聆听!


让我们一起加油,好好学习祖宗留下来的瑰宝——《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四大中医宝典,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掌握自己身体的规律,顺应天地之道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共同实现全民皆医的伟大理想!


【整理:高雄伟 审核:高菊华  终审:童忠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