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于漪:今天我们的语文该教给孩子什么基因?》

[复制链接]
查看: 2481|回复: 0

9

主题

9

帖子

51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13:3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点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开课前先请各位新老朋友注意学习群规,入群第一步,修改群名片,学习址:http://www.zmyx137.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0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该教给孩子什么基因?》

每一个民族都有两种基因,一种基因是遗传基因,一种基因是精神基因,遗传上的基因指生命体的延续和传承,精神上的基因是民族的基因,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传承,有两对关系非常重要。

第一对关系,是我们民族文化内部的源和流的关系,人们常把“经史子集”放在一个层面,其实“经”是核心。今天讲文化传承必须要研究的是源和流的问题。
第二对关系,因为我们在21世纪研讨,所以必须思考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有许许多多的学问,既有科学,也有艺术,怎么传承?我们的传承是面对基础教育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究竟怎么安排?我们研究文化传承,当然要有文化自信,可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前提是什么?恐怕是文化自觉。

为什么这么说?

你必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历史发展的进程,有清醒的认识,也就是对我们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的发展线索、来龙去脉必须有自知之明,你有自知之明才会知道取哪些,舍哪些,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

在社会上,国学班很多,包括背《弟子规》、背《二十四孝》。我曾经想,是不是二十四孝都要学,这里的糟粕很多,我们在进行文化传承的时候,必须要有文化自觉,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特质一定要搞清楚,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程的研究为什么要取其精华?我们的孩子基础教育学12年,这是做人最根本的时候,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他的精神和身体一道成长

精神成长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是精神成长涉及方方面面,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各种各样的研究都围绕着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是给他什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哪些基因能陪伴孩子的生活一辈子,陪伴他的成长一辈子?

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生命体的品质。在有限的时间里,要给他无限的做人的能力。基因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基因好像泉眼,泉水是甘甜可口的,为什么?

因为泉眼能够不断地喷涌出清泉,奏响了生命的乐章。

八十年代我曾经到中国非常有名的泉城济南,当时的泉水没有了,为什么?泉眼全部堵掉了,搞防空洞,把泉眼堵掉了,趵突泉也没有水了。(现在已疏通,水汩汩流出,非常美观。)

因此,我想基因就像泉眼,它源源不断供应生命之水,让生命之水喷薄而出,使得我们成为有中国心的中国公民、现代文明人,能够面向世界,为人类做贡献。这个基因本身做的是一个泉眼的工作,可以使我们的文化绵绵不断。

我教了一辈子的语文,我一直非常遗憾,我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现代语文怎么定义。其实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教育,从来是育人,读书做人,几千年没有变化。

八十年代刚刚开放的时候,看到一则消息,在某所小学语文用英语教,说是双语教学。但是毕竟母语和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啊。文化是无处不在的,文化、思想比什么都厉害。

不懂历史的人没有资格讲未来,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几千年前的祖先,怎么跟天合作、跟地合作、跟人合作,来创建社会、造就君子,许许多多的思想精粹凝聚在某些汉字里,是思想的结晶,是文化之魂。

而我们很多时候教的都不是这些,我们多少年来,为考而教,用西方的教育理念丈量中国的教育。我是学教育的,我二十多岁在复旦读教育系的时候,除了中国教育史,全是外国的,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很少论述孔子。

我觉得本土文化是传承,外来文化是借鉴,把外来文化作为传承,把本土文化作为参考,错位了,不应该这样做。

西方文化非常简单,欧美文化的价值观就是用他的价值观来笼罩全世界。撒切尔夫人下台后写了一本《治国方略》,《治国方略》亚洲篇里讲,中国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为什么?

它只能出售电视机,它没有像我们这样的西方思想观念。我读到这的时候,热血沸腾。美国没有文化部,是中央情报局,把西方的价值观通过文化艺术等种种手段传播到全世界。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自尊心、自信心应该在什么地方?

在现代教语文的时候,如果只是教语言文字、刷题训练,就丢掉了魂。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年级越高越没有兴趣。因为没有魂,只有躯壳,那怎么行?

作为课程设置,它本身是进行中国人的根的教育。当时我们上海要开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我说有一个担心,怕我们办没有灵魂的教育。我小时候读书,高中睡地铺,吃霉米,看到日本人打中国人。我们的孩子把这些都忘掉了,还能成为中国人吗?

基因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国孩子成长的需要。中国孩子太需要懂得历史,懂得中国,懂得我们究竟有怎样的文化积淀、怎样的民族精神。

我们要解决的是孩子“树根立魂”的问题,树民族精神之根,有爱国主义之魂。你做工作,你有了中国心,不怕风吹浪打,不管怎么样,有文化判断力、有教育判断力,你都有人生走向。

今天的教育,是根的教育。孩子是学一个字,但是学字的过程中,就让孩子接触到相关的文化深层编码。

我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途径,很多方法,但是我觉得有两句话不能忘: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我们面对的是现在的孩子,你把根种在孩子心中,孩子对中华文化就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在游戏玩耍识字互动的过程中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他的气质就不一样。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讲过,幼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他的言语、思想、习惯、追求等,在这个时候,打下基础。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就会影响他一辈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我们把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的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我一直感到身上挑着千斤重担,因为国家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你,老百姓把自己的宝贝交给你,你尽责了没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施以良好的教育,让他像饮美酒一样,那他就真正精神健康地成长。

王阳明讲过,我们中华优秀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可是有些人要拿一个钵,像乞丐一般,到外面讨饭。真是让我们这些后辈汗颜。我们的传承是边学边干,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当中提升自己。

有部电影叫《百鸟朝凤》,里面有一句台词:你怎么才能把唢呐的艺术传承下去,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保住,传下去。《百鸟朝凤》这句台词很有道理。

当我们老师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跟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完全结合起来的时候,每一个方面都输送了丰厚的基因,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跟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结合起来,吹到自己骨头缝里的时候,孩子也就在你的教学氛围当中,饮琼浆灌醍醐,健康成长,成为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挺立于世界之上,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杰出的贡献。

中国人没有中国文化的根,就是浮游无根,没有精神家园。中国人,中国心最重要。中国心都没有,其他就不要讲。中国心怎么来,一定要有中国文化,把种子种到学生的心里,把根种下去,根是养料。

学生不可能有大块时间读,但背诵一些东西,是可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入目入耳入心。

如果孩子从小知道我是中国人,我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他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比如我接受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小学时候,抗日战争,一位年轻男老师上的音乐课的最后一课,那时候没有钢琴,只有风琴,他说不要做亡国奴。这个场景,我记了一辈子,他说我们要打回来。
让孩子心灵受到震撼的东西就是根,根深才叶茂。

(本文为于漪先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课程”发布会上的讲话的文字稿。)

好,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家人们上午的幸福陪伴!
让我们一起在贞明这所没有围墙的父母大学,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让我们一起育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幸福快乐每一天!多学习,多正音,多努力,多付出!坚持读经,相约十年!我们一起努力!

整理:徐云  终审:王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