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贞明育心国学经典】《读经典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春种秋收》

[复制链接]
查看: 5713|回复: 1

7

主题

13

帖子

125

积分

贞明VIP用户

积分
125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5 20:5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北京彭善珍 于 2016-7-28 04:51 编辑

  亲爱的贞明家人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深圳的詹惜莲,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
  之前我们的玉英老师在群里分享过育心经典宝贝罗开棪(小名叶子)今年的中考成绩,总分580分,叶子取得了578分,全校第一名!

(左边就是我们的叶子宝贝)  叶子从三四岁开始系统读育心经典,小学一直坚持,13岁之前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到了初中厚积薄发,喜创佳绩!大家一定想知道叶子妈是如何培养叶子的吧!那我今天就分享叶子妈的一篇高能量的分享:如何激发孩子读经典的兴趣之——《读经典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春种秋收》。
如何激发孩子读经典的兴趣呢?大家想不想听?想的话,就打1!好,在听这些答案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读经典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1、为什么要读经典?2、读哪些经典?3、怎么读经典?4、和谁一起读经典?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家人请到贞明网站学习7天学习的内容:http://www.zmyx137.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0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的朋友,就请跟我进入下一个阶段:开始读经典了,如何激发孩子读经典的兴趣?今天要给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  读经典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道”    读经典也有“道”?大家说说有什么吧?这个道,也就是天地规律:春种秋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道。但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开始读经典以后,会有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坚持了7天了,孩子怎么还不会背啊?我都反求诸己自己读了2周了,孩子还没有跟上来的读的意思啊!……这说明了大家都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想种了就收。当天种,就想当天收。或者一周前种,一周后就要收。或者种下去一个月,就想收获!这样的心态正不正确?要不要得?好,那我今天先把春种秋收的道展开来讲。
(一)、怀孕前的种,和孕育孩子期间的收
   怀孕前学习经典的新婚夫妇,能用经典的智慧解决家庭当中的各种琐事,包括:夫妻关系、婆媳关系(这是一个大难题),两个大家庭之间的平衡,因为刚刚结婚的夫妻,会有一个磨合期。所以,学习经典之后,他们就能从容应对这些家庭生活中的琐事。如果这个时候准备怀孕的话,就会有一个非常良好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做好心理准备;另外,读《黄帝内经》,又能按照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来安排日常生活,早睡早起,不大量饮酒,抽烟,加强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给孕育孩子做好生理上的准备。还有一方面的准备,就是孕育和教育孩子知识的准备。在读经典的过程中,进入育心经典的课程体系,听全国、甚至全世界家长分享的课程,这些课程当中,有很多教育孩子、处理家庭关系的知识,如果能跟着这些课程学习,就会学习到大量的具有实操性的育儿知识,这就是父母为以后的养育孩子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所以,孕前进入育心经典的体系诵读经典,能得到一个心理、生理、知识各方面的准备,那么当真正怀孕之后,就淡定从容,游刃有余,顺利渡过孕期,当然孕期就可以进行经典胎教了。
所以孕前的种,和孕期的收,是水到渠成的!您还没有孩子,开始读经典了吗?您怀孕了,开始经典胎教了吗?
(二)、3岁前的种,和3岁后的收
3岁前,只是一个听的过程,是刺激听觉中枢的开发。这个阶段,只吸收,不输出(语言表达)。1岁之后能输出,但输出的不多,也不是很准确。心理学上说,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是被动接受,但这个阶段的吸收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成人将需要60年的努力,才能赶上3岁的儿童。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能力。【1】(《有吸收力的心理》:玛利亚●蒙台梭利。)所以,在这个阶段,给孩子种下字正腔圆的经典,孩子能从中吸收到高能量的文化营养,一定会在3岁后,收获一个普通话、收获对经典的亲近和熟悉。
(三)、跟读过程中的种和收   跟读的过程解析:首先是听到,传到听觉中枢,然后经过听觉语言中枢和的加工处理,用运动觉语音中枢下达命令,最后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跟读出来。这是听觉器官、听觉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语言器官的联合应用。
    这是3岁的孩子能达到的标准。跟3岁之前只是听不一样,它需要孩子主动去参与,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复杂的过程。虽然种下去正确的音,但不可能一下子收回来完全正确的读音。它有一个中间的吸收、转换、实施的过程,任何一个过程不成熟,都无法正确跟读。所以,当孩子开始跟读了,如果有跟读错音的,请不要急于纠正、指责,让孩子顺其自然的跟下来就好。比如7个字以内的句子,孩子只要都能跟着断句、跟着韵律起伏,就好。说明孩子吸收到了种下去的音,只是语言表达能力还达不到正确输出的要求,收不到正确的音罢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着急。这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不要着急!哈哈!
(四)、指读过程中的种和收   指读的过程解析:听到、看到、指到、读出来,是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包括听性、视性、运动性、视运动性语言中枢的全面发展)、运动中枢和听觉、视觉、语言、运动器官的联合应用。表现在外部的器官,就是眼、耳、手、口的协调。比起前一个阶段,又增加了难度。大家可以看到,这是语言中枢全面发展的一个阶段,是4岁的孩子能达到的标准。那这个时候,刚开始指读,孩子会有指丢的情况发生,指不准确,也会有时指,有时不指。但这个时候,是孩子“全神贯注”的在参与读经典了,家长发现孩子有跟读错,一定不要指责孩子,打断孩子。这个时候,如果指丢,就轻轻拉着孩子的小手,指到正确的地方继续跟读,只管种好了(五)、跟读和阅读、背诵之间的种和收    跟读完一个7天,孩子会不熟悉,尤其是刚刚开始跟读和指读的孩子,不可能把出现在文章当中的所有的音都读准、所有字都认下来,也无法独立通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办?我们累积法,是这7天就结束了吗?不是。   还是7周结束?也不是。7个月结束?还不是。那么,我们会有1年、2年,7年,10年,甚至一生的时间来诵读经典,这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天天30分钟的跟读,这7天不熟悉,读不下来,7周以后,会不会认下来些字? 1年后呢? 7年后呢?还读不下来吗?   这个读下来,就肯定不是问题了。所以,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着急!我们刚刚开始跟读、指读的时候,孩子肯定是不熟悉音,也不认识字的,但等您和孩子坚持指读一年(这里指的是开始指读的时间,不算跟读的时间),一定会达到独立阅读的目标的。这就是跟读和独立阅读之间的种和收。那跟读和背诵之间,如何去种和收?我们跟读完,会有一个复习阶段,也就是通读。通读我们要求累积通读100遍,如果100遍,还背不下来,那就继续读吧,直到背下来为止。当然,孩子根本不需要100遍,5岁之前的孩子,20、30遍就可以达到背诵。10岁以后的孩子,50、60遍也就能背诵了,根本不是问题。 而且我们的背诵,根本不会有压力。昨天我通读《中国古典长诗精选》里的几首诗:《陌上桑》、《木兰辞》、《将进酒》、《正气歌》,结果,叶子在边上背诵,比我读得还熟悉、还快。我看着书读,会读错,她背不错。这是她4-5岁多的时候读过的内容,今年稍微复习了一下,就背得滚瓜烂熟。我们的育心拍手歌里有一句:你拍六、我拍六,读熟就像顺口溜。无为而为,毫无压力,累积式背诵,就是这么炼成的!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恩家人们的陪伴和聆听!让我们一起在贞明这所没有围墙的父母大学,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让我们一起育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幸福快乐每一天!多学习,多正音,多努力,多付出!坚持读经,相约十年!我们一起努力!
整理:黄娟     审核:宝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3

帖子

125

积分

贞明VIP用户

积分
125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7-25 21:1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京彭善珍 于 2016-7-28 04:51 编辑

(六)、诵读和理解之间的种和收    有些家长会问,《易经》这么难,我不懂啊,孩子更不会懂,怎么办?需不需要找解释的书,给她解释一下?我们还是会要求,继续读,不要解释。1遍,不理解,10遍呢,100遍呢?而且我们是系统读经典,读一本不理解,读10本,读20本呢?理解不?系统诵读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以经解经。这种以经解经,也就是读过的经典对新读的经典影响,在心理学上,叫“学习的迁移”,就是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的知识影响,也就是融会贯通。有一次,叶子读《诗经》,读到一句话,《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就想起来,这是《孝经事君章第十七章》里中也出现过的,她就紧接着读开玩笑的背《孝经》第十八章了。所以我们的孩子,古文阅读能力,会非常强。叶子目前读的书的目录,我也分享一下
   这是她自己列的书单,刚刚请回来的,之前看完了文言版的《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
(七)、理解和应用之间的种和收。  我们种下经典,理解了,不是为了读而读,也不是为了背而背,我们是为了用的。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的播种,经典的种子已经深深的扎根在孩子的内心了。 种下去的经典,就成为孩子灵魂的一部分,或者是说,成为孩子内心结构的一部分,成为孩子自己的钢筋结构了。那孩子用经典的智慧去思考,去处理生活和学习当中遇到的的所有问题,就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如果开始得早,小学阶段,完全能够读完我们目前育心经典的68本书,120多张光盘的量。
  所以,这种自然而然地用经典思考的人生状态,这种人生的大格局,就在我们每天一遍的累积当中建立了。俞洪敏在《专注的好处》中写道:由于没有别的书看,我把语文课文背了一遍又一遍,到现在为止,每一篇课文,都还像刻在心上一样。……而现在的学生,学习不再为了终身受益,过完了考试的门槛,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像敲门砖一样扔掉了。这也是我们累积法读经典和应付考试之间的区别。
(八)、读经典和其他学习内容之间的种和收   我们用累积法读了经典,除此之外,我们额外收获了什么?
1、持之以恒的坚韧品质。   毛主席说:一个人干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干好事。我们把这句变化一下:一个人读一天经典不难,难得是一辈子读经典。我们不要说一辈子了,坚持3年,孩子的坚韧的品质就形成了,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选中的一件事情了。
2、良好的学习习惯。   定时定点的学习,到点就读经典,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有益的。
3、专注的注意力。   通过以上的跟读和指读,眼耳手口的协调,孩子的专注力,会增加。
4、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对于有口音的人,或者南方人,有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太难了。用育心的经典教材来跟读,就会练就一口非常标准的普通话,轻松通过一些考试。比如教师资格证,是要求普通话水平的。
5、古文阅读能力:白话文不在话下。  古文和阅读能力有了,再读白话文,就像白开水一样。就是前两天,叶子24小时,把6本《皮皮鲁大长篇系列》读完了。
6、广泛的知识面:文、史、哲、理。
7、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德。   经典当中,有很多做人的基础的经典句子,比如: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再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孩子读到,就会对她的品德形成无形的影响。
8、全家读经,家庭成长。  读好经典的人,就不会斤斤计较自己得到什么了,而要看,自己付出了什么,给了别人什么。会用《易经》的方式思考,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很少想到自己。这样的人,很少会和家人产生矛盾的。那么这样就是个人的成长,带动家庭的成长和和谐。
9、普及经典,文化传承。  我们的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就是因为中间有一个传承的过程,我们读经典,除了对个人有好处之外,真正的大目标,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1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经典!  读经典,对个人来说,可以修身、齐家,但真正的放眼点,在治国平天下上。为了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为了民族的文化自觉、自强、自信!
这就是我们读经典的“种”和“收”之间的道——春种秋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