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贞明育心国学经典】《盘点读经一年的收获》

[复制链接]
查看: 2975|回复: 0

158

主题

417

帖子

1536

积分

贞明VIP用户

积分
15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5 14: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myx 于 2018-7-26 13:48 编辑

很高兴与大家如期相约在上午1030分的贞明日课堂,感谢家人们的如约守候,感谢贞明经学院为大家打造的成长平台,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让我们每天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努力成为优秀的智慧父母。
开课前先请各位新老朋友注意学习群规,入群第一步,修改群名片,学习地址:http://www.zmyx137.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0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我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厦门延妈的《盘点读经一年的收获》。


去年,我收到育心的教材,开始了经典之旅,到今天刚好满一年。碰巧有老师安排我分享,老师的安排是无意的,对我来说却是巧合,我就借此机会盘点一下过去一年的点滴收获吧,给刚刚开始读经,以及还在门外犹豫的爸爸妈妈一点信心,只要坚持累积法,笃信经典,紧随明师,相信一年后的你们一定会比我收获更多。

回顾读经的第一年,以及读经之前的三十年,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浑浑噩噩的识字文盲。百度了一下,文盲是指:第一类是不能读书识字的人,即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


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对照这三条标准,大学本科毕业,工作中离不开电脑,并正在用电脑和大家交流的我,和文盲完全不沾边。
可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内心对自己的评价却是识字的文盲”——只是识了字,掌握了谋生的技能而已,思想上很苍白,精神上很贫乏,和文盲无异。


在百度文盲一词的时候,顺便查到一条信息,是腾迅几年前的一个老话题:《大学生为什么要把自己当文盲?》


看来这是个普遍现象,这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精力、财力,却培养出一批文盲,这难道不是现代教育体制的悲哀吗?回想曾经走过的日子,学生时代努力学习的目标就是:考试,下一场考试(所以我经常说自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产物)。


为读书而读书,为考试而考试,总能考出高分,可考完后就把所学的全部还给老师了,吸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很少。而且由于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精神贯彻得太,在本应丰富多彩的青春岁月里错过了很多风景,不曾年少轻狂,不会多愁善感,不懂风花雪月,整一个学习机器人,除了认识课本上的文字和符号,其他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国学经典为何物了。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不用再考试,我的人生一下陷入茫然,不知该干什么了,于是开始了游魂般的飘荡,这一飘就是十年。

第二阶段:复归婴儿,初步扫盲。怀孕以后,我下定决心不能让宝贝重蹈覆辙。在我刚开始寻找育儿知识的时候,闺密给我推荐了小巫、孙瑞雪、李跃儿的一系列书,都属于蒙氏派,爱和自由是主旋律。


由于自己以前被体制教育绑得死死的,深知其害,看到这样的理论真是耳目一新,就像自己得到了解放一样。我仿佛看到了宝贝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成长的样子,心里美极了。不过在学习蒙氏的过程中我也有疑惑。我知道过犹不及这个词,知道凡事都得有个度,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那么自由的在哪里呢?虽然选择了蒙氏的大方向,可是总感觉还少了点什么,没地方问,也没人告诉我,心中隐隐不安。宝贝出生后7个多月的时候,有一天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到贞明网站看了新人七天学习,尤其是第一天的内容——《大易教育——一场价值百万的儿童教育演讲》,如醍醐灌顶般,我一下知道了心里一直隐约不安的原因:我没有找到教育的根啊!看完一遍演讲,我立即决定请回全套教材。
在等教材的过程中,我到贞明的网站学习,所有疑问都找到了答案。收到教材后,立即开始了我的经典之旅。赖老师说要用复归于婴儿的心态读经。复归于婴儿是老子的一个重要思想,在《道德经》中多次拿婴儿喻道,可是刚开始读经那会儿,我根本不能理解这句话。


而且有一堆的问题冒出来:自己都当了妈妈了,本来就有婴儿需要照顾,怎么可能回归婴儿的状态?如果可以,怎样才能回归?复归婴儿后又能怎样?婴儿只会吃喝拉撒睡,其他什么都不会,会读经吗?……


不过我是个老实听话的人,赖老师说:刚开始读经,只要素读原文就好,先不要管理解的事,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好吧,我就读吧。


现在回想起来,正是赖老师的谆谆教诲,一再提醒,让我能够收回飘荡的心,复归婴儿的率真、纯朴,用至诚之心,素读原文,与包含最高智慧能量的原点经典做最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一直以来对我而言只与枯燥、无味、拗口划等号,对其望而拒之,自认为无力啃读的古老经典,渐渐地被掀起神秘的面纱。


原来我们的语言如此优美,寥寥数字,抑扬顿挫间,就把现代的一大段白话解释表达得淋漓尽致;


原来我们的祖先如此智慧,从宇宙运行的规律,到为人处事的道理,从天道、地道到人道,从宏观到微观,早已为我们总结概括好了,只要参透其中几句,就足以让我们受用终身;

原来我们的古文并不难学,可为什么十几年的学习经历,只给我留下惧怕文言文的感觉呢?


这里不得不赞叹赖老师提出的初读经典要先正音识字的观点。


常看到有爸爸妈妈问:能不能不要分段跟读,直接通读全文?看人家一天几遍地读着,我却还要花几个月时间跟读正音,太慢……

就我个人的体会,这样的想法正说明你的心是浮躁的,还有功利心存在,跟读正音的过程是最好的静心收神的过程。


育心教材的录音语速适中,不疾不徐,发音清晰,极易跟读。如果你能捺下性子,按照录音的速度连续跟读半个小时,会发现原来焦躁不安的情绪不见了踪影,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变得心平气和起来。每天坚持半个小时这样的训练,过一段时间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心定下来了,人际关系也不可思议地得到了改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这就是《大学》中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静定是生慧的基础,心定下来了,看问题更加客观清楚了,也能找到更清晰的思路来处理解决,在外人看来,就是你变得通情达理,很好相处了。


从另一方面说,经典的精神会在不知不觉中内化。可能刚开始读的时候,那些生涩的文字会让你抓狂,可是只要你保持赤诚心、恭敬心、空杯心,就能与圣贤进行交流,经典的精神会随着那些古老的文字进入你的思想中,逐渐内化吸收,和原本就存在于血液之中的文化基因产生共振,再外化出来指导你的言行。


这大概是很多妈妈反映读经一段时间后,家人朋友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有很大改变的原因吧。这是我刚开始读经时的感受:复归婴儿,素读原文,不求甚解,反而将原来对古文的恐惧感一扫而空,并体会到了经典的魅力。


开始读经后,有件事变得欲罢不能,那就是上QQ。我的QQ号是10年前申请的,10年来QQ等级只混到了一个月亮、三个星星,中间有好几年甚至忘了上QQ这回事。接触育心后,发现QQ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

通过QQ,空间距离不再是问题,天南地北的人都能聚在一起聊天、学习、交流信息,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形成一个催人奋进的强大磁场。那时还没有象现在这样周一至周五有固定的上课时间,不过赖老师经常会在大群里和大家聊聊天,解解经典,喂喂小虫,放放响雷,一看到那大红的字体我就很激动,即使是闲聊都能学习到一点东西。


偶尔几天不能上Q,就会一直惦记着,老是担心错过什么精彩内容,体验了一把染上网瘾的感觉。一段时间的老实跟读,加上QQ群里的学习,让我管窥了一点经典之斑,自我感觉初步扫了,呵呵。


第三阶段:明师指点,渐渐开窍。去年9月份,赖老师来厦门演讲,我申请当义工。后来得赖老师特许,提前进入内部学习群。之所以说提前,是因为我紧赶慢赶地在赖老师来厦门的前一天刚刚完成《易经》的跟读正音(用了整整三个月时间),还没开始通读呢,离加入内部学习群的要求还差很远。感谢赖老师让我提早进群,提早品尝高级的智慧盛宴,提早开始心灵成长的旅程!
因为自己读经时间不长,《易经》只跟读了一轮,听起课来晕乎乎的,加上那时是用手机上网,经常赶不上趟,看着其他的老师们讨论得不亦乐乎,我基本处于潜水括囊的状态。虽然如此,每天被赖老师振聋发聩的话语震撼着,被其他人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发言熏陶着,渐渐地感觉自己有点开窍了,能听懂赖老师讲课的大体意思了,能明白其他同门的思路是多么敏捷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小小感悟,不过这种感悟还处于萌芽阶段,只可意会,却说不出来。


在提高群学习和浸染了几个月后,我发现自己的思想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赖老师以世界大同为目标,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宽广的格局和高远的境界令我折服。我也在不知不觉间树立起同样的目标,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分享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财富,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像佳佳一样优秀,希望真正和谐的社会早日实现!


我开始跳出自己的小天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走在路上看到小朋友,会很想走过去问:今天你读经了吗?


听到同事为孩子的学习烦恼,看到媒体上关于问题孩子的诸多报道,真的很想跟他们说:赶紧让孩子读经吧!


听说有的孩子正在被错误的读经理念煎熬,心痛的感觉喷涌而出;向朋友介绍累积法,朋友欣然接受并立即实施,那高兴劲儿无法言表……


每天早起学习,一边享受着收获的快乐,一边感到身上的担子太沉重,正如有的老师所说:上天不会无缘无故让你知道这么多的,不履行你的责任就是渎职知道的越多,就要散发出去的越多,这就是守中道,阴阳平衡的法则


我也有同样的感受,越学习越觉得,这么好的宝贝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学习、掌握,每个人都改变一点,提升一点,累积起来,整个社会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啊!就这么顺其自然地,我加入了传播经典的行列。


只希望更多的家庭知道育心经典,希望更多的孩子早日读上经典。演经提高群真是神奇的地方,就这样于无声中,将一个人的格局悄悄打开,思想境界慢慢提升。


第四阶段:初登讲台,小试牛刀。继续学习着,学习着,慢慢地感觉到感悟和体会多了起来,并且有了不说不快的冲动。每天上课看着老师们的精彩讲解,心中羡慕不已,却还没有自己上台分享的勇气。正好那时候有个老师分享了《我的诸多第一次》,说到不要怕出丑,把丑都出出去了,剩下的就是好的了

是啊,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做什么事都会有第一次,如果总是把藏着掖着,不敢拿出来,那怎么能够腾出地方装的东西呢?


于是给自己壮壮胆,报名了这次大群的分享。今天之前,我在早起群汇报过两次学习必得(《浅谈无咎》和《复归于婴儿》),先不说质量如何,单是准备这两次课件的过程,已让我收获颇丰。


准备课件的过程,也是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自己原来的一些感悟比较零碎,也不怎么清晰,只是有那么些念头在头脑里闪着。当要把它们变成文字的时候,就必须把它们找出来,一一罗列,再排列组合。感觉不够丰满的话,就得找资料填充。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自己原本模糊的思路逐渐明朗起来,因为对原文的熟悉,因为已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再看其他材料,就能分辨出哪些是和我的观点一致的,哪些是值得商榷的,还有哪些是对自己观点的升华。


我们毕竟只是初学者,经典流传几千年,就有文人学者研究几千年,这其中自然不乏大家,通过学习,可以吸收前辈们的思想精华,取其所长,为我所用。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就是消化吸收了,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提高的途径。赖老师一再强调不要看解释,先把原文读熟了,良苦用心大概就在这里吧,不希望我们太早地被别人的观点束缚,希望通过诵读,能有属于自己的感悟。


在台上分享时,听众的顺势互动,老师的精彩点评也会给自己诸多启发,让自己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更深的深度思考问题,使自己的水平再上一个层次。还在犹豫的,或者跃跃欲试的爸爸妈妈们,不要总想着,等我体会多一点了再说吧,现在这点小感想说出去怕人笑话。勇敢地站出来吧,只要有一点感想,就把它说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分享得越多,收获也会越多。上台分享是学习进步最快的途径。


智慧父母群的老师们一开始也是和我们一样对经典知之甚少,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通过抓住各种机会,在各种场合讲课、分享,才成长为现在让我们仰之弥高的教授的。以上是我读经前后经历的四个阶段,后面三个阶段却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完成,实现一步一个台阶的跨越。这就是累积法的神奇魅力吧!


所以,每当刚开始读经的爸爸妈妈问我:经典那么难,我们这把年纪了,什么时候才有学得懂的时候?我总是引用群里流传已久的名言告诉他们: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自然会有丰收的时候。无为而为,静待花开。


前面说的都是我自己读经一年来的一些体会,下面说说我家小朋友这一年的成长吧。


我一直很庆幸,在我家延延宝贝还小的时候,没走什么弯路,就遇到了育心,遇到了累积法。累积法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方法,而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了学习理念、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机、学习工具,以及强大的服务支持团队等等,缺一不可。


我认同累积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她强调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读经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家共同投入,共享其乐的集体活动.
请回教材后,我自己开始读,同时宝贝开始听。之所以用的,是因为那时他还是个七个半月的奶娃娃,话还不会说呢。不知不觉地,一年时间悄然流逝,现在一岁七个半月的他,和同龄小朋友比起来,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等方面都相对突出:语言方面,还不到一周八的他说话吐字清晰,不会出现有的孩子刚开始学说话时常有的含糊不清的情况;已经具备和大人简单交流的能力,能说十多个字的主谓宾俱全的完整句子,比如妈妈读《农场小动物在都叫什么》9个字的书名他能一口气说顺溜了);


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要做什么,要别人做什么,都能说清楚,比如妈妈找一找,汽车在哪里(汽车)原来在这里,我找不着;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要做什么,要别人做什么,都能说清楚,比如妈妈找一找,汽车在哪里(汽车)原来在这里,我找不着


对生活中的场景能即时翻译,比如奶奶洗衣服爸爸炒菜妈妈读书等等。奶奶说,在家里,他能一整天说个不停,见到什么说什么,整一个小话痨。


思维方面,很早就有小心思,知道分步实现目标。比如一岁五个多月,只会说三四个字的句子的时候,有一天他想让我喂他吃地瓜,不直接说,而是先走到我身边,说妈妈抱,我把他抱起来;他又说妈妈坐,示意我坐在餐桌边的椅子上,我坐下;他又说吃地瓜,妈妈喂OK,达到目的。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他说妈妈抱,绝对不是纯粹地想让妈妈抱这么简单,而是有下一步的行动。记忆力方面,他现在正处于记忆发展的黄金时期,看过的,听过的,照单全收。


自己玩着的时候,嘴里会不时地蹦出一些经典里的句子,比如上善若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之类。有时我想试探一下他到底记住了多少,就起个头,让他接下去,可这小家伙精灵得很,知道是在考他,自己记得的内容故意不说,而是说忘记;如果不记得,就叫妈妈/奶奶,岔开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虽然如此,我还是相信,一年的熏陶,已经把很多经典的原文刻进他的小脑袋里了,这些饱含高级智慧能量的文字,会伴随着他成长,成为他人生里永久的财富。宝贝每天都有令我们惊喜的表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这些和听了一年的录音有莫大的关系。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爸爸妈妈不同意了,会说这些可能和遗传,或者胎教、早教等其他因素有关,不能全归功到听经上吧。


据说孩子的智力水平继承自母亲。在宝贝刚出生不久,有一天无意中得到一份智商测试题,我和延爸分别做过,发现我们的分数都处于最普通最大众的那个水平。所以,如果从遗传的角度说,延延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


至于胎教、早教等其他因素,很惭愧地说:我是个懒妈妈,在遇到育心之前,我一直浑浑噩噩地过着,虽然也看了一些早教的书,却只停留在看的阶段,没有实施过,直到遇到育心之后才猛然醒悟。


想起有一天早课上邹老师讲《黄帝内经》开篇六句话: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其中弱而能言:弱,为生命成长之初,孩童时期;能言,就是能人所不能言。孩子是生而神灵的,既然有神灵降临在自己家中,那就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给孩子神灵本源的东西。简单来说,就要在其弱而能言的时候,给孩子大人听不懂,孩子不善表达的东西:经!
经,就是当年神灵留下的东西,我们听不懂,不代表孩子不明白,只是我们可能能表达清楚一些东西,孩子可能说不清太多事情,但是,孩子一定比我们聪慧,特别是在三岁之前,先天之忆未完全消退之时。


听到这里,我心里不由得感恩圣贤,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经典;感谢赖老师,指引我们学习经典,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在天道的智慧中浸染!同时也由衷地赞叹赖老师提出的智慧教育公式:Z=aM?NL,把学习内容放在分子,并用平方放大,把年龄和理解力放在分母,也就是在孩子越小、越没有理解力的时候去学习越难的经典,他的智慧就会越大。这是对复归于婴儿这句几千年前的智慧之语最直观的诠释啊!


孩子们正处在人生中的婴儿期,珍惜这段时期,好好利用这段时期,在经典的指引下,在圣贤的陪伴中,相信宝贝们以后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给宝贝听经,我的做法很简单:每周把要听的内容拷到播放器里(现在我们贞明有了可以收藏的播放器,就更方便容易了!),一个循环半小时左右,早上起床和下午下班我回家后,就打开放给他听,每天听三四遍。

听的时候就当背景音乐,他爱干嘛干嘛,完全不受干扰。我相信只要有声音飘进他的耳朵里,内容就会被他海绵般的小脑袋吸收。实践证明,我的想法没错。


在他会说话以后,嘴里开始往外冒一些话,仔细一听,都是听过的录音里的内容,虽然都是只言片语,不成句段。再长大一点,学会嘲笑人了,他说一句话,人家没听清楚,多问一句你说什么,就会被他说(奶奶/妈妈)听不懂,还忍不住笑一下。被听不懂次数多了,很郁闷,就不再问你说什么了,只是默不作声,他也能感觉到你是听不懂,照样扔过来一句听不懂,这时真会哭笑不得,抓狂得很。
不过,相对于他奶奶,我听懂的时候多些。有些读过的经典里的句子能听出来,我把上下文一起说一遍给他听,会得到他嫣然一笑,默认我听懂了,这时我心里也美滋滋的,心灵相通的感觉就是这么美妙。


这样的享受得益于赖老师提倡的全家读经,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才能有共同语言。不然,随着孩子读书量的增多,说的话越来越高深,爸爸妈妈会越来越听不懂,也就越无法和孩子交流了。


一年的时间不长,发生的事太多,一个小时的时间无法讲完,就先罗嗦这些吧,谢谢大家的倾听!


让我们一起在贞明这所没有围墙的父母大学,每天学习一点点,进步一点点,积小成高大。我们也期待更多智慧父母的加入,让我们一起育心,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幸福快乐每一天!多学习,多正音,多努力,多付出!坚持读经,相约十年!我们一起努力!

整理:于建玲    初审:刘利   终审:李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
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育心智慧父母群育心经典智慧父母4群
服务热线:
4008-520-137
工作时间:
6:00-21:00

官方微信扫一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